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

寻回香港文化

寻回香港文化

作者: 李欧梵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7

价格: 13.80元

ISBN: 9787563341023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李欧梵海内外著名学者,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人文科学)。著述包括:《铁屋呐喊:鲁迅研究》、 《中国现代作家中浪漫的一代》、《中西文学的徊想》、《西潮的彼岸》、《浪漫之余》、《狐狸洞话语》、《现代性的追求》、《范柳原忏情录》、《东方猎手》、《上海摩登》、《世纪末呓语》、《音乐的遐思》等。

内容简介:

最近几年,我发现自己的中文文章有点精神分裂。我对于当代文化的关注,似乎已经超过学术研究的范围,而想亲身介入,用一种较主观的文体作文化批评,所以学术的深度不足。但另一方面我似乎又不愿意放弃学院中的文化理论,甚至在杂文中也引经据典,生怕学界同行以为我已沦落江湖,做不了学者。   香港的华丽和颓废,香港令人兴趣盎然的文化生机……皆由“都市漫游者”娓娓道来。

目录:

文化政策与人文空间 小术变大众,另类变主流 没有昨日的酒店文化 《卧虎藏龙》为何迷倒美国? 艺术节的自我认同与交貌 博物馆呼唤文化记忆 古迹换新颜的反思――欧游杂感 成龙影片应有新模式 向香港导演许鞍华致敬 香港文化的另类空间――惊见牛棚书院 公共批评与视觉文化――港大学术讲习班的启示 绝望之于希望――五四读“楂摊”有感 《狮子山下》的联想 香港媒介缺乏“公共性” 香港高等教育前景堪忧 ――关于香港高等教育与邓文正博士的对话 附录 寻找香港人 找寻香港的书店和咖啡店 一个真实的香港人 商场如住房――沙田小居随感 着了魔 如逛商场 香港副刊文化直追晚清民初 假想公文两件 香港为何再出不了大学问家Q 香港需要一个“人文空间” 香港文化的“边缘性’初探 1997后的香港――国际性大都会的臆想 文化政策与人文空间 小术变大众,另类变主流 没有昨日的酒店文化 《卧虎藏龙》为何迷倒美国? 艺术节的自我认同与交貌 博物馆呼唤文化记忆 古迹换新颜的反思――欧游杂感 成龙影片应有新模式 向香港导演许鞍华致敬 香港文化的另类空间――惊见牛棚书院 公共批评与视觉文化――港大学术讲习班的启示 绝望之于希望――五四读“楂摊”有感 《狮子山下》的联想 香港媒介缺乏“公共性” 香港高等教育前景堪忧 ――关于香港高等教育与邓文正博士的对话 附录 寻找香港人 找寻香港的书店和咖啡店 一个真实的香港人 商场如住房――沙田小居随感 着了魔 如逛商场 香港副刊文化直追晚清民初 假想公文两件 香港为何再出不了大学问家Q 香港需要一个“人文空间” 香港文化的“边缘性’初探 1997后的香港――国际性大都会的臆想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25 02:17:50
书虫Alice发表
《寻回香港文化》以学者李欧梵敏锐的视角,深入探寻了香港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作者透过“都市漫游者”的身份,带领读者领略香港的华丽与颓废,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生机。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化批评,更是一部见证香港历史变迁的珍贵记录,值得细细品味。
2024-06-25 02:17:50
爱书之乐发表
作为一名长期旅居香港的学者,李欧梵在《寻回香港文化》一书中,呈现了这座城市令人着迷的文化魅力。作者从学术角度出发,结合个人体验,对香港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本书既有着文化批评的深度,又不乏文笔的灵动,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2024-06-25 02:17:50
文意流转发表
香港,这座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都市,在《寻回香港文化》中被李欧梵娓娓道来。作者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将香港的繁华与苍凉、传统与现代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一幅香港文化迷人的画卷。本书观点鲜明,语言优美,既适合学者研究,也适合普通读者欣赏。
2024-06-25 02:17:50
书海遨游发表
李欧梵的《寻回香港文化》是一本别具一格的文化探索之作。作者以独到的眼光,从香港的都市风貌、流行文化、历史变迁等角度切入,挖掘这座城市文化发展背后的脉络。本书文风流畅,夹叙夹议,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可读性,让人在阅读中深入理解香港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4-06-25 02:17:50
读书笔记发表
翻开《寻回香港文化》,就像踏上一段香港文化寻根之旅。李欧梵用其丰富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带领读者领略香港的繁华与落寞、中西交融的文化特性。本书既是一部学术著作,也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文化散文,值得反复阅读。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