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 苏力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9月

价格: 16.00

ISBN: 9787306015839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苏力(朱苏力),祖籍江苏,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当过军人、工人,写过诗。1978年、1984年先后就读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和研究生;1985-1992年留学美国,获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学问中国》(合作)(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阅读秩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译著《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宪政与分权》(三联书店,1997)、《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馆,1998)等多种。

内容简介:

目录 增订版前言 原版序 致 谢 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中 为什么“朝朝暮暮”? 我和你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之中 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确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把道德放在社会生活的合适位置 这里没有不动产 家族的地理构成 法律与科技问题的法理重构 透视中国农村的司法需求 阅读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秩序 “法”的故事 “法”的故事 反思法学的特点 法学知识的分类 法学教育随想 知识的互惠与征服 曾经的司法洞识 悼念费孝通先生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学术 阅读秩序 法律如何信仰? 认真对待人治 从政法的视角切入 民主与法治的张力 社群主义的挑战? 经济学帝国主义? 《新乡土中国》序 超越“不过如此”

目录:

1.我和你都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之中――从戴安娜之死说起 2.为什么“朝朝暮暮” 3.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确 4.为什么“送法上门” 5.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马歇尔诉麦迪逊案的故事 6.法律与科技问题的法理学重构 7.“法”的故事 8.反思法学的特点 9.知识的分类与法治 10.法律社会学调查中的权力资源――社会学调查过程的一个反思 11.发现中国的知识形态――《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读后 12.《自由秩序原理》读书笔记 13.认真对待人治――韦伯《经济与社会》的一个读书笔记 14.法律如何被信仰――《法律与宗教》读后 15.经济学帝国主义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25 03:53:20
书香雅韵发表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是一本令人深思的著作,苏力教授从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角度,深入探究了制度形成的复杂过程。书中对制度的定义、形成机制、演变过程等方面的分析鞭辟入里,让我受益匪浅。
2024-06-25 03:53:20
博览群书发表
这本书挑战了我对制度的传统观念,苏力教授通过翔实的案例和严谨的逻辑,揭示了制度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环境、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变迁而不断演化。这给了我全新的思考视角。
2024-06-25 03:53:20
知乎达人发表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社会秩序的崭新途径。苏力教授指出,制度不仅是法律条文,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这让我重新认识到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在制度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2024-06-25 03:53:20
读书郎发表
这本书读来引人入胜,苏力教授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了制度背后的故事。从法律史到社会学现象,他抽丝剥茧般地展示了制度如何塑造着我们的生活,让人大开眼界。
2024-06-25 03:53:20
漫步书海发表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苏力教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制度演变的宏大画卷。这本书让我对社会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