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

困死局外

困死局外

作者: 谢丁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12-8

价格: 28.00元

ISBN: 9787542639288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谢丁,重庆人。记者八年。干过日报、周报、月刊杂志,人越来越懒。曾供职于《21世纪经纪报道》、《生活》杂志。后来厌烦了新闻行业,想写点其他的。现供职《时尚先生》杂志社。

内容简介:

我喜欢读谢丁写的这些中国乡野小人物的真实故事。他的笔调是清淡的,描述的场景与故事却常令人感到沉重。选材与笔法可能受了像何伟这样的美国记者的影响,但谢丁的心情却是纯粹中国式的。这是一组优秀的作品。我期待更多的中国记者加入这样的写作行列。 —查建英 尽管中国的新闻界已经谈论了好几年的非虚构写作,但在阅读到谢丁之前,我几乎从未看到一位记者,能把令人精疲力竭的采访与从容的叙事这样恰当的结合,而在这整个过程中,作者从未丢失他浓郁却节制的个人情绪。 —许知远

目录:

第一辑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迫切希望采访到两位美国作家。一个是何伟(Peter Hessler),他的《江城》仍是我最爱的一本书。另一个则是劳伦斯•布洛克(Lawrence Block),床头永远有他的小说。运气似乎不错,这两个人我去年全见到了。那些令人尊敬的采访对象,还包括陈佩斯,很难想象他在生活中是那么严肃。至于刘苏里,他永远严肃。 一个美国作家在中国 局外人 严肃男人 我们去哪里谈论国家大事? 第二辑 过去几年,我常在中国西部那些偏僻的小城旅行。和当地人交谈得越多,你就越容易发现一些听起来有点“偏僻”的故事。他们都是不为人知的小人物,属于经常被人忽略的现实,是这个时代的边角料。到今天,我写过的许多文字都已成了旧闻,但这些旅途中的故事,却仿佛永远不会过时。 回迁三峡 陕北的新人生 绝望的山 田丰和传习馆 走出大山的人 第三辑 将近三十年来,北京的话剧创作者一直都试图保持探索的力度,成为时代的“神经末梢”。在他们中间,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林兆华和孟京辉。但那些舞台背后的人,也同样值得关注。这几个采访大约都在2009年完成。如今,除了国家话剧院院长赵有亮已退休,其他人都还在坚持。 林兆华:我渴望自由 过士行:我们都是饥饿的人 孟京辉:我要诗意的介入社会 赵有亮:持灯者 第四辑 我在北京住了十二年。这个城市几乎每一刻都在发生变化。尽管大多数改变并不醒目,有些甚至是缓慢而表面的,但我仍能感受到一些观念和思潮的波动。我看到一个大学老师对教育的思虑,一个中产阶级社区是如何形成的,还有三里屯的国际化变身。 一堂法学课 雷雨过后 三里屯 古怪的孩子 第五辑 在中国,几乎每个记者都会碰到一些不可思议的新闻。它们有趣、刺激,也有荒唐和悲凉的调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出现在这片土地上而显得光怪陆离。我们只需要准确地予以纪录,那些故事就成了这个时代最奇特的标本。 野猪之患 请不要阻碍我成功 等待,或者等待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25 03:58:44
书虫小六发表
《困死局外》是一本记录中国乡野小人物真实故事的非虚构作品,作者谢丁的笔调清淡而细腻,深入刻画了人物的境遇和内心世界。故事本身往往沉重而复杂,但作者能用简练的语言和准确的细节描绘,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引人深思。
2024-06-25 03:58:44
爱读书的小鱼发表
谢丁的文字有一种质朴的力量,朴实无华却能直击人心。在《困死局外》中,他用一组影像式的叙事,勾勒出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这些故事如同一个个缩影,反映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值得我们不断深思。
2024-06-25 03:58:44
文学迷小七发表
作为一本非虚构作品,《困死局外》突破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细节刻画,构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作者谢丁展现出深厚的社会洞察力和文学功底,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挖掘出人性深处的情感和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2024-06-25 03:58:44
墨香居士发表
《困死局外》是一部优秀且有意义的非虚构作品。谢丁的写作风格冷静克制,又不乏情感温度,他通过深入的采访和精致的叙事,揭示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边缘人物的生存困境和精神挣扎。读完本书,我感受到了一股直面现实的勇气和一份对社会责任的使命感。
2024-06-25 03:58:44
书海拾贝发表
谢丁的《困死局外》是一扇窥视中国乡野小人物命运的窗口。在他的笔下,这些平凡而卑微的人生有了不平凡的意义。作者的文字朴实而尖锐,将社会矛盾和人性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引发读者对底层群体生存状态和社会正义的思考。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