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

从理学到朴学

从理学到朴学

作者: [美]艾尔曼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价格: 20.00元

ISBN: 9787214073488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本杰明·艾尔曼,1946年出生。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历史系教授。他的教学和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思想与文化史,1000-1900年;中华帝国晚期科技史,1600-1930年;中日文化学术交流史,1600-1850年。主要著作有:《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晚期中华帝国科举文化史》、《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科学在中国,1550-1900》等。

内容简介:

《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旨在从清代社会经济的背景考察江南学术共同体的演变过程。这一考据学赖以生存的江南学术共同体后为1850年爆发的太平天国战争摧毁。《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还着重讨论了明清时期大运河沿岸的文化中心城市苏州、杭州、扬州、常州,力图透过政区和地方史的视角展示考据学的崛起。与传统著作中俯拾即是的思想研究理路不同,《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更注重“哲学的框架”。作者艾尔曼指出,18世纪晚期的中国历史,实际上是17世纪以来政治、学术变革的延续及其发展的极致,其影响甚至播及19世纪乃至2。世纪。18世纪的历史是17世纪满族入关到19世纪西方入侵的漫长历史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不应被孤立出来,搁置一边。

目录:

著者中文版序 著者初版序 第一章 中华帝国晚期的学术话语革命 第一节 江南学术界的内外环境 第二节 清代政治与学术 第三节 理学的解体 第二章 考据学派与共认的认识论观点的形成 第一节 考据学的出现 第二节 明亡的冲击 第三节 实证学风的冲击 第四节 专业化与实证学风 第三章 江南学者的职业化 第一节 考据学派的社会起源 第二节 中华帝国晚期的职业化 第三节 官方与半官方赞助 第四节 江南学界与书院 第五节 士大夫社会角色的转变 第四章 学术、图书馆、出版业 第一节 江南的藏书楼 第二节 江南出版业 第三节 资料收集与考证研究 第四节 乾嘉时代的目录分类 第五章 江南地区的学术交流网络 第一节 通行的研究方式:札记体著作 第二节 考据话语中资料运用 第三节 协作、书信和会晤 第四节 累积性研究 第五节 学术发明权的争论 第六节 考据学派的“进步”意识 第六章 考据运动的终结 第一节 考据运动的衰落 第二节 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 结论 参考书目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25 00:06:37
书香墨语发表
这本书《从理学到朴学》以明清时期的江南学术共同体为研究对象,用社会经济学的视角剖析了考据学的兴起。 艾尔曼教授的文笔犀利,论证严密,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代学术思想变迁的宏伟画卷。
2024-06-25 00:06:37
鉴史如鉴己发表
《从理学到朴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史著作,更是一部社会史和思想史著作。艾尔曼敏锐地捕捉到明清时期社会变迁与学术思想之间的关联,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国晚期帝国时代思想与社会变化的新视角。
2024-06-25 00:06:37
阅尽人间风月发表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哲学思想与社会背景融为一体,从理学的没落到朴学的兴起,作者娓娓道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规律。艾尔曼对晚清苏州、杭州等文化中心城市的深入分析,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2024-06-25 00:06:37
青灯古卷发表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明清时期的学术思想,作者艾尔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学术问题娓娓道来,让我这个外行人也能领略到考据学的魅力。
2024-06-25 00:06:37
纸上谈兵发表
这本书让我对清代学术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者艾尔曼以流畅的文笔和丰富的史料,向我们展示了考据学兴起的社会背景和学术意义。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