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现代化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简介 田建国,1950年生。197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 系。现任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山东省教委副 主任。兼任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 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管 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济南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石油大 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校兼职教授,山东省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评委等。1980年以来,结合本职业 务,潜心研究高教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 题。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1985年独立承担并完成了3万余字的《2000年山东高 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出版专著《创造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工作论稿》。曾获全国教 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项、二等奖 一项,山东省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 作 者简 介 韩延明,1959年生。1976年参加工作并任肥城县 边院公社党委常委兼团委书记。1981年毕业于曲阜师范 大学外语系,获学上学位;198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 教育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8年赴澳大利亚弗 林德斯人学学习。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曲阜师 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研究 所所长,兼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 学、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全国高等教育学、教育管 理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教育学研究会秘书长等。自 撰、主编、参编专著(含英文专著)、译著、教材、辞 典等计18部;在国内外重要报刊杂志上用中、英文发 表论文120余篇,春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 资料》等转载;主持和参与了6项国家级、省部级“八 五”及“九五”规划重点课题;荣获国家教委和省、委、 校级优秀成果奖18项,其中省部级奖8项。1997年荣 膺“曾宪梓高师教师奖”。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本书以专题形式从新的学术视界着重探析了大学教育现代化的动力、观念与趋势 问题。作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大学、教育现代化及大学教育现代化进行了解析; 对知识经济、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 了论述;对大学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义蕴、特征与内容进行了阐发;对大学教育综合化、 大学教育社会化、大学教育国际化、大学管理科学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进行了探 讨;并就中国大学如何在21世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提出了建议。本书 将深层次、多维度、复杂化的学术问题寓于简洁的文笔和清新的文风之中,注重反映 新问题、新信息、新进展、新要求,读后令人不乏启迪。
目录:
目 录 序 教育的希望在于创新(代前言) 第一章 大学教育现代化之解析 第一节 大学 一 溯源:大学的滥觞与流变 二 辨析:“什么是大学”与“大学是什么” 三 界说:国内外“大学’之界定与表述 四 悖论:大学≠ 五 定义:大学?大学! 六 延展:大学理念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 教育现代化 一 现代化:人类的必然选择 二 教育现代化: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大学教育现代化 一 卓见:向大学教育现代化迈进 二 灼见:大学教育现代化内容之阐发 三 拙见:大学教育现代化之基本内容 第二章 大学教2现代化之动力 第一节 知识经济与大学教育 一 知识经济概说 二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地位与作用 三 大学在知识经济中的价值体现 四 知识经济与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第二节 科教兴国战略与大学教育 一 解说:“科教兴国”的基本涵义 二 解析:“科教兴国”的理论阐释 三 解读:科教兴国的事实明证 四 大学:科教兴国的中枢机构 五 科技:大学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大学教育・ 一“可持续发展”的始因与演进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要点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特点 四 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 大学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六 大学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大学教育观念现代化 第一节 大学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义蕴与范畴 一“雾区”辨向:观念、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 二“义蕴”探微:大学教育观念现代化的 涵义与意义 三“诸家”新说:大学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转变与更新 第二节 大学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属性与特征 一 全面性 二 时代性 三 发展性 四 导向性 五 层次性 六 创新性 第三节 大学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一 外铄与内发:“观念”几许?“内容” 何如? 二 社会服务与个体发展:大学教育价值观的 现代化 三 知识、能力 素质:大学教育质量观的 现代化 四 可持续发展:大学教育发展观的现代化 第四章 大学教育综合化 第一节 大学发展综合化 一 老概念:综合与综合化 二 新起点:我国大学发展的综合化现象或趋势 第二节 大学办学主体多元化 一 原有大学办学体制:对乎?错乎? 二 大学办学主体多元化模式:孰优?孰劣? 第三节 大学专业设置多样化 一 本立而道生:专业与专业设置 二 深度忧患:我国大学专业设置的状况与弊端 三 从“单行道”到“立交桥”:我国大学专业 设置的历史发展 四 名优特战略:重点专业及其建设 第四节 大学课程综合化 一 探幽:大学课程综合化的意义 二 钩沉:大学课程综合化的始因 三 透视:大学课程综合化的内涵 四 拓展:大学课程综合化的途径 第五节 大学教育综合化的几种关系 一 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关系 二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三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四 综合与特色的关系 五 开放与封闭的关系 六 综合化与专门化的关系 第五章 大学教育开放化 第一节 大学教育社会化 一 大学教育社会化:一个渐趋达成共识的 概念 二 西方大学教育社会化的嬗变 三 中国大学教育社会化的进程 四 大学教育社会化的推进与展现 第二节 大学教育国际化 一 大学教育国际化:21世纪的全球呼唤 二 推→动→功: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动力与效能 三 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走向与对策 四 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几个辩证关系 后 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