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

无奈的结局

无奈的结局

作者: 郝平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1

价格: 42.00元

ISBN: 9787301192108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郝平,1959年9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大亚太研究院执行院长、北大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北大斯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等职务。现任教育部副部长,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美关系史、中国高等教育史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曾撰写出版《孙中山革命与美国》、《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等专著。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叶,司徒雷登在中国产生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同时代在华的其他外国人…… 他的一生是复杂而多面的。他既是一位传教士、神学教师,又是第一位见过孙中山并把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独立战争”系统介绍到美国的人…… 他既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张学良、李宗仁等国民党高层人物关系甚笃,又曾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座上客…… 抗战时期,他因支持燕大师生的抗日活动而被日本宪兵关押了三年零八个月,其声望如日中天…… 年逾古稀之际,他在中美两国舆论的一片赞誉声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但由于执行了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而受到毛泽东的谴责…… 1949年,他拒绝随国民党政府南撤广州,并敦促美国政府率先承认其产党政权;毛泽东和周恩来曾秘密邀请他北上,但由于美国政府的反对,使中美国之间的高层接触稍纵即逝,他不得不带着遗憾无奈地离开生活了五十年的中国…… 之后,他严词批驳.“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的旨在分裂中国的言论…… 当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之时,他留下遗嘱.希望死后能够把骨灰葬回中国,与早逝的妻子相依相伴……

目录:

再版序言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决定来华传教(1876-1908) 一、传教士的家世背景及与中国的渊源 二、加入美国学生志愿传教运动 三、重回中国 第二章 在辛亥革命的硝烟中徘徊(1908-1918) 一、传教理念的转变 二、司徒雷登的宗教教育观 三、美联社的特邀记者 四、为美国对华政策进言 第三章 出任燕京大学校长(1919一1921) 一、组建燕京大学的背景与经过 二、为燕大筹款与选址 三、追求卓越的办学目标 第四章 传教中的持不同政见者(1922-1926) 一、燕大的宗教生活 二、非基督教运动对燕大的影响 三、美国对司徒雷登宗教思想的批判 第五章 加入一流大学的行列(1927-1937) 一、“中国化”和“国际化”问题的提出 二、燕大的院系与学科设置 三、跻身一流大学的行列 第六章 司徒雷登与燕大师生(1919-1941) 一、支持燕大的学生运动 二、支持和协助燕大师生奔赴抗日根据地 三、燕大人眼中的司徒雷登 第七章 涉足中国政坛(1920-1937) 一、广泛结交政府权贵和各界要人 二、卷入中国政治 三、与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的关系 第八章 从调停人到阶下囚(1937-1945) 一、充当蒋介石与侵华日军的调停人 二、为保护燕大与日伪政权周旋 三、日本宪兵队的阶下囚 第九章 出任美国驻华大使(1945-1946) 一、蒋介石的全面内战与马歇尔使华 二、马歇尔看中的大使人选 三、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第十章 劳心伤神的外交官(1946-1947) 一、参与国共谈判 二、马歇尔使命的终结与司徒雷登角色的转换 三、魏德迈使华与司徒雷登的尴尬 第十一章 无法挽回的败局(1948一1949) 一、敦促美国政府救蒋的最后努力 二、美国援华政策的转变 三、稍纵即逝的中共与美高层接触 第十二章 大使生涯的终结(1949-1962) 一、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 二、最后的心愿 附录1司徒雷登大事年表 附录2燕大名人 附录3参考书目 附录4照片资料来源 一版后记 再版附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7 16:55:29
书虫爱阅读发表
《无奈的结局》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传记,它讲述了司徒雷登这位复杂而多面人物的一生。作者郝平用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20世纪中叶中国政坛的风云变换图。从传教士到神学教师,从国民党高层座上客到毛泽东的座上客,司徒雷登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也是中美关系的缩影,经历了从蜜月到破裂的曲折历程。本书不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精彩读物。
2024-05-07 16:55:29
历史爱好者发表
作为历史爱好者,我被《无奈的结局》中丰富的历史细节和人物刻画所吸引。作者郝平在书中还原了司徒雷登与蒋介石、宋子文、毛泽东、周恩来等风云人物的互动,揭示了中美关系在特定历史时期错综复杂的发展脉络。通过阅读本书,我不仅对司徒雷登这个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20世纪中叶的中国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024-05-07 16:55:29
社会观察家发表
《无奈的结局》不只是一本传记,更是一面社会变迁的镜子。书中描绘了20世纪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司徒雷登作为一名外国人,他的经历折射出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火花,也反映了中美两国在这一时期的互动与矛盾。本书对社会变迁的敏锐洞察,为我们思考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05-07 16:55:29
文学青年发表
《无奈的结局》的语言细腻优美,作者郝平的文笔干净利落,读来荡气回肠。书中既有对历史人物的传神刻画,也有对重大事件的生动描述,让人读完后意犹未尽。作为文学青年,我被书中蕴含的文学性所打动,它让我体会到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文学魅力。
2024-05-07 16:55:29
国际关系专家发表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无奈的结局》是一本有价值的研究著作。它通过司徒雷登的一生,揭示了20世纪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微妙性。作者郝平深入分析了司徒雷登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和影响,为我们理解这一期间的中美交往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书对于研究中美关系史和国际关系的学生和学者来说,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