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作者: 王学泰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09-01

价格: 40.00

ISBN: 978780060853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王学泰,1942年12月生,北京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中国人的饮食世界》、《华夏饮食文化》、《人世百态》、《中国流民》、《中国人的幽默》、《燕谭集》、《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等。

内容简介:

目录:

目录 序:发现另一个中国 李慎之 第一章:绪论/1 一 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与游民文化 二 游民意识是不是真正存在? 三 什么是游民? 四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第二章: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 一 聚族而居的自然与社会背景 二 宗法国家时期的社会结构及其解体 三 汉至唐――族居与地主庄园经济的结合时期 四 宋代及宋代以后宗法家族制度的确立 五 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思想意识 第三章:封建社会中脱离了宗法与家族秩序的人们 一 什么是“脱序”? 二 社会动乱的主力军――流民 1流民产生的原因 2流民的归宿 3游民与流民的关系 三 游士的辉煌与解体 1士的本义与士的辉煌 2游士的解体 四 自命为社会良心的游侠 1侠的本义 2后世的“侠”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选择 3游侠品格与生活的独特性 4假游侠一―轻薄少年对游侠的模仿 五 历代统治者对流民、游士、游侠的态度 第四章: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 一 宋代人口的激增及其结构的变化 二 宋代城市建构的变化 1宋代以前的城市 2宋代的街巷制的城市 3城市的畸形繁荣与市民 三 两宋、元、明活跃于城镇的游民 1两宋城市之中的游民 2两宋城市中一种特殊的游民――军汉 3游民知识分子的形成 A什么是游民知识分子? B游民知识分子形成的背景――宋代教育面的扩大 C两宋城市中的游民知识分子 4宋代统治者对待游民的态度 5元明两代的游民与游民知识分子 A在民族压迫下的游民与游民知识分子 B游民激增和游民知识分子的泛化 第五章: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 一 “江湖”――游民生活的空间 二 两宋时代的江湖艺人 1艺人的演出场所 2“说话”与“说话人” 3“说话”以外的通俗文艺 三 早期通俗文艺作品所反映的游民生活与游民意识 1“说话”的门类 2“朴刀杆棒”背后的生活与台前的故事 A“朴刀杆棒”――“短打”的故事 B宋以前的“短打”――游侠与刺客的故事 C宋代主流社会丧失了尚武精神 D朴刀和与朴刀相关的故事 E 杆棒的故事 3“发迹变泰”的故事 A“发迹变泰”的社会背景 B通俗文艺作品中的“发迹变泰” C“发迹变泰”故事的社会影响 4“朴刀杆棒”、“发迹变泰”两类作品的意义 第六章: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载体 一 《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的形成 1《三国志演义》的创作与游民的关系 2《水浒传》的形成与游民 二 游民意识在《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等通俗作品中的表现 1游民的群体性格 A强烈的反社会性 B政治与社会斗争中富于主动进击精神 C拉帮结派与强烈的帮派意识 D传统文化的阴暗面在游民身上的反映 甲赤裸裸的残暴与野蛮 乙对待妇女的态度 丙追逐眼前的物质利益 2游民的人格追求 A侠客――游民的人格楷模 B两种侠客――义侠与豪侠 3义、义气――游民的道德 A义的含义 B江湖义气与“报” C作为“义”陪衬的“忠” D化“忠”为“义” 4平等――游民关于人际关系的理想 A结义兄弟间的平等原则 B梁山泊――游民的理想之所在 第七章:游民意识与通俗文学的演变 一 “说唐”小说系列的构成及其早期作品 二 游民知识分子与文人共同创作的《隋史遗文》 1《隋史遗文》的出现及其所依据的“旧本” 2从“讲史”向“英雄传奇”的演变 3《隋史遗文》进一步的士大夫化 三 作为游民知识分子作品的《说唐》 1《说唐》是江湖艺人的作品 2《说唐》中人物形象的游民化 3《说唐》中的帮派倾向 4游民对力量的盲目崇拜 5游民的复仇意识 四 背离了社会主流思想的游民意识 第八章:通俗文艺与游民意识的传播 一 通俗文艺――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 1人们对精神娱乐的渴求 2通俗文艺作品的广泛传播 3《水浒传》、《三国志演义》等带有游民色彩的通俗文艺 作品的社会影响 二 通俗文艺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崇拜 1关羽崇拜 2包罗广泛的英雄崇拜群 3戏曲和曲艺是形成英雄崇拜的主要媒介 第九章:从游民到帝王――一个个案的分析 一 谈所谓对农民的“背叛” 二 朱元璋的生平和造反实践 1游民经历与造反的目的 2秘密宗教信仰与游民的武装斗争 3夺取天下的武器――传统的中国政治学 三 朱元璋的治国之术 1空前数量的移民和重建小农经济 2重建宗法制度、严禁游民和巩固小农经济 3严刑峻法与极端专制主义 A严厉的律条与残酷的刑法 B对功臣和文人士大夫的镇压 甲朱元璋对功臣的屠戮 乙朱元璋对文人士大夫的态度 C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四 从游民到帝王的思想转化 1从对社会秩序的反抗到迷信对社会的控制力 2从替天行道到皇极意识的转变 3最近于游民的心态――残酷 五 《英烈传》等通俗小说中朱元璋和朱元璋集团 第十章:通俗文艺作品和游民的组织化过程 一 游民的激增与游民的组织化的活动 1明代人口、流民与游民 2游民秘密组织的起源 A宋代以前的游侠结社 B会社的起源与宋代会社的繁荣 二 明末游民秘密组织的成熟 1游民秘密组织的力量及其所受到的通俗文艺的影响 2被误认为是清代天地会源头的明代游民组织 第十一章:天地会与通俗文艺 一 两种不同的秘密会社与安清帮 二 天地会的产生与通俗文艺作品的关系 1天地会为什么产生在福建? 2天地会的创建历史 3天地会的“神道设教” A“西鲁神话”解秘 甲什么是“西鲁神话”? 乙关于“西鲁神话”的文本 丙文本背后的历史真实 丁“西鲁神话”所受到的通俗文艺的影响 B木杨城之谜 甲木杨城问题的提出 乙木杨城的来源与实质 4天地会的意识形态和组织形式 A忠义堂前无贵贱 B义气深时共生死 C顺天行道与替天行道 D开山立堂,各霸一方 E以梁山为模式的组织机构 F充满了通俗文学和戏曲色彩的人会与拜会仪式 5神秘而富于情趣的隐语 6具有浓郁文学色彩的长篇隐语 7千奇百怪的隐字 8带有礼仪特征的暗号 A手势 B茶阵 C腰凭票布 第十二章:游民、游民组织与通俗小说 一 游民的分化与通俗小说 1清中叶以后涉及到游民秘密组织的通俗小说 2游民的分化与侠义小说 二 会党活动的公开化及其在通俗文学中的反映 1会党地位的变化 2描写会党演变史的《青红帮演义》 3会党小说作家姚民哀 三 武侠小说中的帮会 1旧武侠小说中的帮会 2新武侠小说中的帮会 3又一个典型的游民形象――韦小宝 结语 后记 附录 1游民政治 黄远生 2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 之原因 杜亚泉 3引用书目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23 03:54:59
书虫小李发表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对游民文化的历史演变、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探究。王学泰教授严谨的考证和独到的见解,让我对游民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消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视角独特,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2024-06-23 03:54:59
文化行者发表
作为文化研究学者,我被《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的学术价值所折服。王学泰先生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多个角度,对游民文化进行了系统阐释。这本书不仅开拓了我的学术视野,也让我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脉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24-06-23 03:54:59
社会观察员发表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是一本值得社会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关注的著作。作者通过对游民文化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社会结构、经济变迁和文化因素对游民群体的影响。这本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中的边缘群体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2024-06-23 03:54:59
历史爱好者发表
作为历史爱好者,我被《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对游民文化历史演变的详尽考证所吸引。王学泰先生以个案研究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呈现了游民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也激发了我的历史思考。
2024-06-23 03:54:59
社会学家小王发表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理论启示。作者运用社会学视角,将游民文化放置在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的背景下考察,揭示了游民文化的复杂性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这本书对于理解社会边缘群体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