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

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

作者: 尤尔根.哈贝马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8-1

价格: 39.00

ISBN: 9787208051485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尤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生于1929年,曾先后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以论文《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获哲学博士学位;1961年以《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已有中译本)一书获得教授资格。1961-1964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1964-1967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社会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1971-1983任德国马格斯。布朗克研究院科技世界生活条件研究所(Max-Planck Instut zur Erforschung der Lebensbedingungen der wissenschaftlich-techneschen Welt)所长1983-1994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社会学教授,1994年退休。 退休后仍然从事研究、著述和学术政治活动。90年代,他同弟子以及现任德国外长、当时的黑森州环境部长菲舍尔一起组织政治俱乐部,定期举行政治沙龙,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讨论内政外交问题,对现政府外交政策发生了直接影响。有人认为,德国提出的欧盟改革的一揽子计划的建议就同哈贝马斯的话语政治模式有内在的联系。1998年德国大选中,哈贝马斯在关键深刻为社会民主党大造舆论,提供理论支持。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理论社会学家,哲学家,在德国、欧洲、北美哲学社会学有着广泛的影响,是已经载入各国哲学教科书和社会学理论教科书的重要思想家。他是一为多产作家,几乎每一两年就有重要著作问世。90年代有人曾说过,哈贝马斯的每一本著作的出版都是哲学界的一件大事。他的主要著作有: 1961《学生与政治》 1962《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1963《理论与实践》 1968《知识与兴趣》 1968《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1969《抗议运动和高校改革》 1970《社会科学的逻辑》 1971《体系研究的成果是什么?》 1971《哲学-政治侧影》 1973《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 1976《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1980《〈时代的精神状况〉一书目录》(主编) 1981《政治短文集》1-4卷 1981《交往行为理论》 1983《道德意识与交往行为》 1984《交往行为理论的先期研究和补充》 1985《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1985《新型的混乱》 1987《一种对遗憾的清算》 1988《后形而上学思维》 1990《追加的革命》 1991《作为未来的过去》 1991《文本与上下文》 1991《对话语伦理学的解说》 1994《人生现实(Faktizitaet)与有效性》

内容简介:

《交往行为理论》这部著作是涉及面相当广泛。这部著作中,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占据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并且这些诠释的素材更加集中在哈贝马斯自己思想的观念图式上。哈贝马斯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声称,交往行为理论既非一种元理论,也非一种借助其它手段进行的认识论的继续。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让我们联接了与社会分析相关的三种理性:一个是涉及解释学和英美分析哲学中作为论争的理性,特别是关系到相对主义的问题。如果不同文化或生活方式有他们自身内在的合理性标准,那么在何种意义上才可能按照普遍性的标准比较他们并使其服从于批评?另一个是涉及到行为理性,即如何领会人的行为中有特殊意义的性质?这触及到理解的意义问题,还触及到了当行为者本人已经为他们的行为设定了理由时,社会科学在主张更好的解释时其自身的任务问题。最后一个是是关于理性的社会扩张问题,即作为现代西方社会特有的那种合理化问题。这本书的大部分努力就是致力于此。哈贝马斯断言:理性更多地是与运用知识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而较少地与知识有关。如果我们认为在一些情境中谈论某事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会明白这要么是指人们表达的认识,要么是指包含认识的符号表达形式。我们说某个人理性地行动,或者说某种陈述是合理的,实际上就是说这个行为或陈述可以被有关的某些人批驳或辩护,而这恰恰就是他们为了能够证明自己是正当的或有根有据的。我们不能像经验主义者那样,限制理性行为的范围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以“交往合理性“的概念来弥补“工具认知理性“的不足。正如哈贝马斯自己所说的,合理性意味着交往,因为只有符合与至少另一个人达成相互理解的必要条件时,某事才是合理的。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卷: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 第一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一、导论:对合理性问题的理解 概论:社会学中的合理性概念 1、“合理性”:概念的临时定义 2、神话世界观和现代世界观的若干特征 3、四种社会学行为概念中行为与世界的关联以及合理性层面 4、社会科学中的意义理解问题 二、马克斯・韦伯的合理化理论 概论:科学史语境 1、西方理性主义 2、宗教一形而上学世界观的解神秘化与现代意识结构的形成 3、作为社会合理化的现代化:新教伦理的作用 三、第一卷的中间考察:社会行为,目的行为以及交往 概论:分析的意义理论和行为理论的前言 四、从卢卡奇到阿多诺:作为物化的合理化 导论: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对行为系统的不断复杂化 1、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马克斯・韦伯 2、工具理性批判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23 06:49:55
书虫小明发表
《交往行为理论》是一本思想深邃的学术著作,作者哈贝马斯以精辟的论述阐述了交往行为的特性和意义。书中对于合理性的理解别具一格,其将理性与交往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实现真正的理性。哈贝马斯的深入分析,为理解社会和人类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社会学、哲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4-06-23 06:49:55
哲学思考者发表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书中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为理解人类社会互动提供了崭新思路。作者深入探讨了理性、理解和合理化等关键概念,揭示了人类交往的复杂性和多维度。哈贝马斯对韦伯和英美分析哲学的重新诠释,令人耳目一新,极具启发性。
2024-06-23 06:49:55
社会学者发表
《交往行为理论》既是一本社会学的扛鼎之作,也是一本哲学的思考指南。哈贝马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剖析了现代社会中交往行为的本质和意义。他提出了交往合理性这一重要概念,强调交往中相互理解和论证的重要性。对于社会学者而言,这本书是深入理解社会互动和社会变迁的必读之作。
2024-06-23 06:49:55
文学爱好者发表
哈贝马斯作为一位语言学家,在《交往行为理论》中对语言和交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提出了语言行动理论,认为语言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社会交往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哈贝马斯从语言的角度切入,为理解社会和人类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2024-06-23 06:49:55
历史研究者发表
《交往行为理论》反映了哈贝马斯对历史和社会变迁的深刻理解。他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认为合理化的过程带来了异化和沟通障碍。哈贝马斯强调交往和对话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考框架。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