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

杨振宁传

杨振宁传

作者: 徐胜蓝,孟东明 编著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01

价格: 18.00

ISBN: 9787309018240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目录:

目 录 五版前言 序 卷首语 第一篇 难忘岁月――在母亲身边的日子里 杨氏大家庭的长房长孙 母亲与小振宁 在“世外桃源”清华园 杨武之与华罗庚 颠沛流离 在西南联大 吴大猷教授与学士论文 王竹溪教授与硕士论文 美好的追求 依依别离 第二篇 创业历程――留学・事业・成功之巅 万里寻师 费米教授 实验的经验 泰勒教授 步入“象牙之塔” 最高成就――杨-密耳斯规范场 与李政道合作 θ-t之谜 摸出黑屋子 震惊世界物理界的实验结果 在斯德哥尔摩 被“羡妒”的合作及破裂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第三篇 新的开端――访问中国大陆 血浓于水 访问中国大陆的第一位美籍中国学者 与周恩来的会见 了不起的壮举 与毛泽东的会见 全美华人协会主席 “建造友谊桥梁的责任” 科学分析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四篇 尽心竭力――为中国教育、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日本的经验值得学习 中国教育体制问题的研究和建议 关于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结构的思考 对建造高能加速器的直言 CEEC的创设 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 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身数学奖 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 南开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 第五篇 敬业篇章――读书、教学、研究经验谈 研究物理的方法和方向 追求新的、活的物理 发挥自己的特长、做有价值的工作 科学研究中的爱憎和风格 抓住思想上的瞬时火花 博览、主动、渗透、独创 兴趣广泛 天才孩子的教育 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研究科学史 与中国研究生的一次谈话 对高能物理各领域研究前景的看法 第六篇 深情厚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者 挚友邓稼先 接待中国的访问学者 与复旦学者的合作 尊师重道、推崇他人 三代师生的深情厚谊 一个真实的故事 台湾之行和浓重的师道 杜聿明、曹秀清的贤婿 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家庭生活 悠悠母子情 附 录 物理学中的宇称守恒及其他对称定律 (1957年12月11日在诺贝尔奖颁发会上的讲演 家、家教、教育 父亲与大哥 父亲、大哥和我们 与杨振宁一席谈 〔新加坡〕潘国驹 石溪行 ――会见杨振宁 上穷碧落下微尘 ――杨振宁教授访问记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冯友兰五十年前邮笺如今已变成珍贵史料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人名索引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7 10:49:46
书香雅苑发表
《杨振宁传》是一部传记佳作,全面展现了杨振宁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人生经历。徐胜蓝和孟东明两位编著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生动刻画了杨先生的学术生涯、爱国情怀和高尚人格。书中配有多幅珍贵图片,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对于了解杨振宁先生及其对中国物理学的贡献,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
2024-05-07 10:49:46
清风问道发表
读《杨振宁传》,仿佛置身于物理学的大师殿堂,领略大师风采。徐胜蓝和孟东明两位编著深入挖掘了杨先生的思想世界,揭示了其学术成就背后的艰辛与执著。书中不仅记录了杨先生的科学探索,更展现了其为人师表、心系祖国的高贵品质。对于学习物理学或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传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024-05-07 10:49:46
曼妙时光发表
翻开《杨振宁传》,仿佛与一位智者对话,汲取人生的智慧。杨先生的学术成就固然令人钦佩,但更令人感佩的是其不懈的求索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徐胜蓝和孟东明两位编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杨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2024-05-07 10:49:46
书海寻梦发表
读《杨振宁传》,我不仅了解了物理学大师的学术历程,更感悟到了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杨先生身兼科学巨匠和文化使者的双重身份,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书中穿插着杨先生的诗词创作和书法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才华横溢、情怀高远的学者形象。
2024-05-07 10:49:46
心无旁骛发表
《杨振宁传》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部动人的心灵叙事。徐胜蓝和孟东明两位编著以大量一手资料为基础,还原了杨先生在艰难时代坚持科学研究的曲折经历。书中既有对杨先生学术成果的深入分析,也有对杨先生个人情感世界的细腻描绘,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立体丰满的大师形象。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