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诱惑

作者简介:
吴十洲,1953年6月生。历史学博士。任教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出版的专著有: 《紫禁城的黎明》、《乾隆一日》、《民国人物绰号杂谭》、《大浪淘尽》、《群星璀璨》、《两周礼器制度研究》、《西年斋号室名摭谈》。
内容简介:
《伦敦诱惑:中国文化名人的西学情结》记述了近现代史上一批重要的中国文化人在英国伦敦的行为与心理活动,其立意在于进行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学与文化学的观察与分析。近现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构成了《伦敦诱惑:中国文化名人的西学情结》历史大背景,互不相干的人与事,通过独特的视角.在这里连缀威一个共同的主题。
目录:
序 前言他们曾游历伦敦 时空“弯曲”中的文化窥视 马戛尔尼谒见乾隆中国神秘光环消失 大西洋贸易航线使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首发地 鸦片战争使中国文化精英开始探索英伦之旅 第一次听到“细菌”这个词,他苦思冥想将它翻译为“太空中尘埃野马”——郭嵩焘出使英国的苦恼 郭嵩焘出使与伦敦印象 发现西方富强的原本,以为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行者 同室操戈,两败俱伤,折射出古老大国走向世界的艰难 《使西纪程》引火烧身,死后年仍有人欲“开棺鞭尸” 成为近代中国的漫漫长夜中奋力争鸣的孤鸿——严复从格林尼治开眼看世界 格林尼治:严复的观象台 惺惺相惜,结忘年之交 甲午海战中的北洋水师失误的不仅是作战方略 严复与李鸿章关系微妙,从趋奉到渐疏直到抑郁 翻译《天演论》,欲借西方火种使国民重生 严复再赴伦敦,与孙中山主张相左 回福州老家“看云听雨”,留下“中国必不亡”的遗言 辜鸿铭:“东学西渐”第一人 伦敦街头:辫子辜鸿铭与大不列颠群氓的较量 混血儿辜鸿铭就读爱丁堡大学,能操九种语言与人交流 “精于别国方言,邃于西学西政”的桂冠 一张利嘴,几乎骂遍西方人 孙中山蒙难伦敦 中国驻英大使馆与亚当建筑 孙中山伦敦被难 营救行动 伦敦蒙难的革命意义 梁启超的英伦心影录 梁启超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人情结 《欧游心影录》让中西文化联姻 “科玄之战”向西方推介重视精神生活的东方文化 继梁启超主张走英国道路的又一人 跟着老舍逛伦敦 老舍笔下的伦敦生活,弱国国民的孤寂 伦敦的老舍故居 ——英国七百多块文化遗产牌中第一次出现了中文 老舍的宗教情怀 徐志摩的“康桥”牧歌 剑桥大学与《再别康桥》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 赋与中国式的赞美 爱、美、自由 郑振铎在大英博物馆里的变文情歌 半部游记的一半 爱的诗留与伦敦的思念 不薄今人爱古人:《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牛津古镇上的钱钟书的中国“围城” 《围城》中的英国与法国印迹 钟钱书的“围城”罗素的“鸟笼” 牛津学风与《谈艺录》、《管锥编》 冰心:伦敦的后花园不过是块豆腐干 我希望对方也爱泅水,不怕海风 豆腐干大的“后花园”与伍尔夫 冰心与吴文藻的美国情结 我们这里没有冬天 ——第二次造访英国 吴门弟子费孝通在伦敦 冰心晚年笔下的伦敦 金岳霖在伦敦“接着说” “印刷机产下的一个死婴 ——休谟的《人性论》 休谟“天才之高 ——人性论》对金岳霖的影响 “捡起一根名词的头发,耐心地拿在手里给分 ——金岳霖的“逻辑” 毛泽东说:“这是中共党员金岳霖” 又是一对妙人沉默的爱 朱自清的伦敦杂记 朱光潜在这里边读边写作 驻英战地记者萧乾 漂泊者 后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