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风雨

内容简介:
我们将从辑在“风雨文丛”的12《八方风雨:袁良骏学术随笔自选集》中听到他们的叩问和解读,也感受到他们的思索和困惑。其意义也许远不止于此。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门槛,回味着逝去的昨天,期待着明天的太阳,此时恰好听到了他们对历史的追问,我们将会有什么样的联想?献给您的是12位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里耕耘“自己的园地”的著名学者的学术随笔自选集。他们从“五四”的历史氛围中走出来,把眼光投向远古的迷惘,又关注着眼下的变迁,从文学及于人生的诸多方面,自然有着深广的感慨和感悟。因其“学术”的因素,不免凝重和透辟;又因其取“随笔”的形式,自有着无拘无束的随意、轻灵以至于散淡。“散淡”也许是中国文人传统的一种极高境界,以悲悯之心,拥抱万千世界,乐山乐水,深入浅出,以“问”求“学”大而化之。 “五四”也许是20世纪留给中国人的最为丰厚的一笔遗产,因此,它也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说不尽的话题。
目录: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八方风雨论鲁迅 毛泽东和鲁迅是天才,但不是“相对完人” ――读周扬同志文后 两位艺术大师为何不相能? ――略论鲁迅和梅兰芳 台港作家心目中的鲁迅 为什么会一度出现贬损鲁迅的情绪? “地方色彩”・民族性・世界性 鲁迅与《红楼梦》三题 “狼眼睛”与“大团圆” ――关于《阿Q正传》结尾的思索 老舍的《猫城记》与鲁迅的《阿Q正传》 崇高的葬礼 ――鲁迅杂文《坟》精义 此“国粹”非彼“国粹”也 ――鲁迅杂文《热风》精义 历史感与超越感 ――鲁迅杂文集《华盖集》精义 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录 ――鲁迅杂文《华盖集续编》精义 委婉曲折的血泪控诉 ――鲁迅杂文《而已集》精义 白璧与微瑕 ――鲁迅杂文《三闲集》精义 为鲁迅一辩 ――与余英时先生商榷 第二辑 文坛杂说 超越“五四”,超越“新儒学” “才”论 “秉笔直书”何其难? “报告小说”――一个文学怪胎 再谈报告文学的危机? 通俗,岂与高雅无缘? ――我的雅俗文学观 说雅俗 再说雅俗 ――以金庸为例 必须遏制文学低俗化的潮流 关于“学者散文” 补来续去是与非 出版商与出版贼 治学切忌“瞒”和“骗” ――学风杂谈之一 谈“官大学问长” ――学风杂谈之二 做学问与“一窝蜂” ――学风杂谈之三 胡兰成不值得吹捧 第三辑 台港澳文学纵横谈 香港文学的爱国主题 关于香港文学与祖国内地文学 多方位、多中心、多元化的华文文学 画魂・民魂・国魂 ――读赵淑侠《赛纳河之王》 初访金庸 岭南读书记 “中举”之前 《香港文学史》得失谈 里程碑与休止符 ――评闽版《台湾文学史》 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互补 (附录) 具有穿透力的笑声 ――袁良骏教授印象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