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本书共四篇三十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基本原理及临床 应用。从放射物理学、电子学、生物工程学、X线摄影技术学、图像处理、数字成像技术、数字图 像记录与远程传输,以及DSA在头颈部、胸部、心脏大血管、腹部、盆腔和四肢的临床应用方面 进行了详细论述。全书文图并茂,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新颖性。 读者对象:医学影像工作者、大中专院校影像专业学生及从事介入治疗的临床医师。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DSA物理学基础 第一章 物质结构及性质 第一节 原子核及核外结构 第二节 原子的能级 第三节 能量和辐射 第四节 能量放射 第二章 X线的产生及特性 第一节 X线的发现 第二节 X线的产生 第三节 X线发生系统及特性 第四节 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第五节 X线的辐射谱线 第六节 辐射的穿透作用 第七节 X线发生效率与功率 第八节 X线的质与量 第九节 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第十节 X线的本质 第十一节 X线的特性 第十二节 影响X线产生的因素 第三章 X线的吸收与衰减 第一节 X线吸收与衰减的特点 第二节 光电吸收 第三节 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衰减 第四节 康普顿吸收 第五节 X线衰减 第六节 人体对X线的衰减 第四章 X线图像的形成及影响 第一节 X线图像形成原理 第二节 X线图像密度及控制 第三节 X线影像对比度及控制 第二篇 X线数字成像的基本理论 第五章 计算机X线成像技术 第一节 计算机X线摄影术 第二节 直接放射成像 第三节 DDR与CR的比较 第六章 荧光X线成像 第一节 X线电视系统 第二节 X线电视系统各部件的特性 第七章 X线数字成像 第一节 X线数字成像的发展及前景 第二节 数字图像 第三节 X线数字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 X线数字图像的形成 第五节 数字图像的显示与处理 第六节 数字图像储存与传输(PACS) 第三篇 DSA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技术 第八章 DSA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 DSA发展概述 第二节 DSA图像的形成 第三节 DSA图像的处理 第九章 DSA系统的特性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系统 第二节 DSA系统的设计 第三节 理想的DSA成像系统及影响 第四节 DSA系统的技术参数 第十章 DSA的减影方式 第十一章 DSA的图像采集 第一节 DSA的信号 第二节 DSA的信号幅度 第三节 DSA的曝光条件 第四节 DSA的成像方式 第五节 DSA的自动曝光原理 第六节 图像采集 第十二章 DSA的影像处理 第十三章 DSA图像记录与显示 第一节 多幅照相机 第二节 激光照相机 第三节 自动洗片机 第十四章 DSA散射X线的消除 第十五章 DSA图像基本特征 第十六章 DSA图像放大与变形 第十七章 DSA的图像质量 第十八章 DSA的X线防护 第一节 X线对人体的危害 第二节 辐射剂量单位及最大容许剂量 第三节 照射量的确定及其影响 第四节 X线的防护标准及措施 第十九章 现代大型X线机及相关设备 第一节 X线设备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现代X线机 第三节 快速换片器 第四节 高压注射器 第五节 X线电影摄影 第六节 X线影像录像机 第七节 造影器械 第二十章 DSA中造影剂的应用问题 第一节 碘造影剂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造影剂的类型 第三节 造影剂的毒理 第四节 造影剂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一章 DSA系统性能测试 第一节 X线发生器性能测试 第二节 影像增强器系统的性能测试 第三节 DSA性能测试 第二十二章 DSA的评价及展望 第二十三章 国内DSA系统的特性及联机 第四篇 DSA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四章 DSA在头颈部的应用 第一节 头部DSA 第二节 颈面部DSA 第二十五章 DSA在胸部的应用 第一节 肺部DSA 第二节 胸部DSA 第三节 上腔静脉系统DSA 第二十六章 DSA在心脏大血管及冠状动脉中的应用 第一节 冠状动脉DSA 第二节 心脏DSA 第三节 大血管DSA 第二十七章 DSA在腹部的应用 第一节 肝脏DSA 第二节 胃肠道DSA 第三节 肾脏及肾上腺DSA 第四节 胰、胆、脾DSA 第五节 下腔静脉DSA 第二十八章 DSA在盆腔的应用 第一节 盆腔动脉DSA 第二节 子宫输卵管减影造影及再通术 第三节 血管性阳萎DSA 第四节 精索内静脉DSA 第五节 髂静脉DSA 第二十九章 DSA在四肢的应用 第一节 上肢血管DSA 第二节 下肢血管DSA 第三十章 DSA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