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

作者: 杨继绳

出版社: 江西高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5

价格: 55.00元

ISBN: 978754931709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杨继绳 湖北浠水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新华社工作35年,1984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2年评为高级记者。从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多年兼任中国新闻学院教授,曾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境外大学多次作过访问学者。在工作期间发表了数以千计的新闻、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报告文学等作品,发表了数百篇政治经济评论和学术论文。 他写的调查报告有多篇作为中共中央文件、中央办公厅文件、国务院文件转发全国,三十多篇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赵紫阳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对实际工作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1986年出版的著作《技术商品与技术市场》(1990年修订版改名为《技术贸易学》)是国内这一领域的第一本学术专著。他出版的学术专著《邓小平时代》、《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三十年河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01年从新华社退休后,先后担任《中国改革》等多家杂志的编委、顾问。2003年加入《炎黄春秋》杂志社任副社长至今。

内容简介:

·在中国官场,为什么会出现“一个高官身后有十几个、几十个女人”,也有“一个女人身后有十几个、几十个高官”这种奇特腐败现象? ·公车改革喊了10多年,试验了近10多年,没有丝毫进展。为什么公车改革推动不了? ·我们成天讲义务教育,但“义务教育”怎么变成了农民的“义务”? ·当一个总人数约1.5亿、掌握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贡献了全国近1/3的税收、使用着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每年吸纳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的新社会阶层崛起时,是与社会阶层分化相伴而来的矛盾激化的前兆,还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表征? ·为什么官二代、富二代能比穷二代农二代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根源造就了当前“二代现象”? ·我们社会在不断进步,经济在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为什么中国人的怨气越来越大? ·在当前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红领”阶层何以成为众多人趋之若鹜的行列? ·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你怎么富?“共同富裕”怎么个共同法? 社会是否和谐,最关键的是社会各阶层之间是否和谐。这本书是从社会阶层这一个一个的社会横断面,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分析各个阶层面临的问题和阶层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寻求社会和谐的办法。 这本书共18章,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首先介绍了社会分层的一般理论和分层标准,介绍了改革以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状况,介绍和分析了改革以来影响社会分层的各种因素的变动,接着介绍了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财富、权力和声望在改革以来的变化;第二部分是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农民、农民工、工人、私有企业主、知识分子、官员、新买办、社会有害阶层八个不同的社会群体,并且综合成一个社会阶层整体结构模型;第三部分是分析如何促进阶层流动,减少阶层冲突,保证社会和谐与社会安全。

目录:

第一章 社会分层的理论和分层标准 002 ∥ 社会平等和社会分层 005 ∥ 社会分层的标准 010 ∥ 中国改革前后分层标准的变化 第二章 身份社会——中国改革前的社会分层 016 ∥“以阶级斗争为纲”造就的各种政治身份 020 ∥ 城乡分割造就的户籍身份 021 ∥ 僵化的人事制度造就的干群身份和单位身份 023 ∥“一大二公”造就的所有制身份 第三章 决定分层因素的变动 026 ∥ 社会分层和制度密切相关 028 ∥ 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身份废除 029 ∥ 所有制变化:社会分层的基础重构 032 ∥ 市场配置资源:促进原有阶层分化和重组 035 ∥ 人民公社解体和户籍制度松动 038 ∥ 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第四章 财富地位分层 044 ∥ 改革以前的收入分配 045 ∥ 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的变化 052 ∥ 居民主要收入项目分配状况 059 ∥ 对收入差距的分析 065 ∥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大为世界之最 067 ∥ 东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扩大 070 ∥ 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 072 ∥ 中国的两极:新富和新贫 080 ∥ 当今中国最穷的人 第五章 权力地位分层 088 ∥ 什么是权力 091 ∥ 改革以来权力分层的变动 094 ∥ 权力商品化 098 ∥ 权力网和权力场 第六章 声望地位分层 104 ∥ 什么是声望 105 ∥ 职业声望评价标准的变化 109 ∥ 当前中国职业声望状况 第七章 队伍最庞大的阶层——农民 118 ∥ 改革以前的农民 121 ∥ 农民分化的制度基础 122 ∥ 农民的分化 125 ∥ 农民的收入状况 129 ∥ 决定农民收入的宏观经济分析 131 ∥ 农民负担 134 ∥ 农民与土地 137 ∥ 农民的文化生活 138 ∥ 农民生活在什么样的组织之中 141 ∥ 农村干部 144 ∥ 农民的民主意识在增强 147 ∥ 农民问题的症结 第八章 城乡过渡阶层——农民工 152 ∥ 农民工群体的产生 155 ∥ 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157 ∥ 新生代农民工 159 ∥ 农民工的收入和生活 165 ∥ 割不断的乡情 168 ∥ 农民工的贡献和回报不对称 170 ∥ 农民工的子女教育 173 ∥ 对农民工的管理 176 ∥ 农民工的发展趋势 第九章 改革阵痛的承受者——工人 184 ∥ 工人阶层经历的制度变化 192 ∥ 工人阶层的收入状况的新变化 196 ∥ “主人翁”地位的失落 199 ∥ 国有企业工人承受了改革的阵痛 204 ∥ 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里的工人 206 ∥ 工人阶层与社会和谐 210 ∥ 谁来代表工人的利益? 第十章 历史的回归者——私有企业主 216 ∥ 在锣鼓声中消灭 在争论声中回归 221 ∥ 一个迅速崛起的阶层 225 ∥ 他们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229 ∥ 他们是怎样发财的? 236 ∥ 私有企业主的经营 240 ∥ 私有企业主的社会地位 243 ∥ 私有企业主的社会关系 248 ∥ 中国私有企业主的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忧愤深广的阶层——知识分子 254 ∥ 什么是知识分子 257 ∥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职业分布 258 ∥ 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261 ∥ 人文知识分子的苦闷 267 ∥ 传媒知识分子的尴尬 274 ∥ 科技知识分子的艰辛 277 ∥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第十二章 挨骂最多的阶层——官员 286 ∥ 中国官员数量:世界之最 289 ∥ 廉价政府何处觅? 291 ∥ 官员收入的明与暗 294 ∥ 官员选拔的正道与邪道 297 ∥ 寻租与犯罪 303 ∥ 迟到的分化 305 ∥ 公务员,职业的官员 308 ∥ 官员阶层的发展趋势 第十三章 他们还背着历史“黑锅”——当代新买办 312 ∥ 这个群体的状况 314 ∥ 他们能挣多少钱? 315 ∥ 他们是怎样进入这个群体的? 316 ∥ 怎样看待他们的工作? 318 ∥ 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第十四章 社会有害群体 322 ∥ 中国有多少罪犯? 326 ∥ 吸毒者 331 ∥ 卖淫者 337 ∥ 有组织犯罪 第十五章 中国当代阶层结构:一个综合体 346 ∥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模型 352 ∥ 中国当前阶层结构的特点 356 ∥ 中国阶层结构的发展趋势 第十六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360 ∥ 社会地位的继承和流动 362 ∥ 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状况 371 ∥ 社会阶层流动的障碍 376 ∥ 社会阶层出现固化现象 第十七章 阶级意识和阶级冲突 382 ∥ 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 385 ∥ 中国当代阶层的阶级意识 387 ∥ 阶层冲突与社会安全 第十八章 愿各阶层和谐相处 398 ∥ 要确立新的稳定机制 400 ∥ 救助底层,制约上层 403 ∥ 搞好社会再分配,减弱不平等程度 405 ∥ 制衡权力驾驭资本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22 16:06:08
书虫佳佳发表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当代社会的阶层结构,揭示了各个阶层面临的问题和相互关系。作者以丰富的案例和数据为基础,探讨了社会分化、二代现象、红领阶层等热点话题,引发了我对社会阶层变迁的深刻思考。
2024-06-22 16:06:08
知识分子老王发表
杨继绳的《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是一部具有前瞻性的著作。它不仅是对当下社会阶层状况的精准描述,更预见了社会阶层分化带来的矛盾和挑战。作者从社会横断面的角度,考察了财富、权力和声望等因素对阶层形成的影响,提出了促进阶层流动、减少阶层冲突的见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
2024-06-22 16:06:08
社会观察家小李发表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当代社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作者站在宏观视角,剖析了社会阶层分化的根源,揭示了公车改革、义务教育等社会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对不同阶层的深入分析,作者勾勒出中国社会的多元图景,为理解当今中国的社会矛盾提供了宝贵 insights。
2024-06-22 16:06:08
愤青小张发表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愤怒又无奈。作者揭示了中国社会存在的严重不公和阶层固化。官二代、富二代占据了社会资源的绝大部分,而穷二代农二代却挣扎在底层。作者呼吁促进阶层流动,减少阶层冲突,但现实的困境让人看不到希望。
2024-06-22 16:06:08
乐观主义者小刘发表
虽然这本书揭示了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但我从中看到了希望。作者指出,新社会阶层的崛起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表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阶层流动将逐渐加快,社会矛盾将逐步化解。我坚信,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公正的中国社会。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