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传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传

作者: (德)考夫曼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2-01

价格: 18.00

ISBN: 9787503644955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阿图尔·考夫曼(Arthur Kaufmann,1923—2001),德国著名法哲学家和刑法学家。1923年5月10日生于德国莱茵兰-法耳茨州。1945年入海德堡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师从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兼修卡尔•雅斯贝尔斯、阿尔弗雷德•韦伯诸名家课程。1952—1957年担任德国卡尔斯鲁厄州法院法官。1957年重返海德堡,学习哲学(伽达默尔)兼修人类学(勒维特),并于1960年以《归罪原则》论文获得讲授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法哲学的资格,同年任萨尔布吕肯大学正教授。1969年起担任慕尼黑大学正教授,兼任法哲学与法律信息学研究所所长。曾荣获日本东京庆应大学(1970年)和希腊雅典大学(1987年)法学名誉博士以及其他大学哲学、神学名誉博士学位。担任国际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IVR)名誉主席和该协会德国分会主席,同时尚兼有德国巴伐利亚州科学院院士及国外一些科学院的院士。他于2001年4月11日在慕尼黑的寓所去世。 考夫曼教授一生著作颇丰,是二战后德国法学界最有原创力的法哲学家之一,与于尔根·哈贝马斯、尼克拉斯·卢曼、卡尔·拉伦兹、维尔纳·迈霍菲尔等人同属当代德语国家有影响力的法学理论家。其在法律解释(诠释)学、法律方法论、法的理论及刑法哲学方面均做出了独创性贡献。他的代表作品有:《自然法与历史性》(1957年);《关于超越相对主义法哲学的思考》(1960年);《归罪原则》(1961年1版,1976年2版);《法律与法》(1962年);《法的本体论结构》(1962年);《论当代法哲学的处境》(1963年);《法与伦理》(1964年);《法律国—法官国—法治国》(1964年);《自由法运动》(1965年);《类推与“事物的本性”》(1965年1版、1982年2版);《作为解释学视境的语言》(1969年);《认同与分歧》(1972年);《由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到法律解释学》(1975年);《罪责与刑罚》(1983年2版);《转型中的法哲学》(1984年2版);《正义论》(1984年);《当代法哲学和法的理论导论》[与哈斯默尔(W.Hassemer)等合著,1985年4版];《正义———通向和平的遗忘之路》(1986年);《对法律逻辑与关系本体论的前思考》(1986年);《正义的程序论》(1989年);《后现代法哲学》(1992年2版);《法哲学》(1997年);《法律获取的程序》(1999年)。 舒国滢,男,1962年生,湖北随州市人。1979年入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法律,1986年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1993-1994年获中国政府奖学金赴德国哥廷根大学(Universitaet Goettingen)进修法哲学和法社会学。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法理学研究所所长。兼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比较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1995年首批入选“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主要著作:《在法律的边缘》(2000年);合著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1998年)、《中国法理纵论》(1996年)、《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1992年);译著:《法律智慧警句集》(2001年)、《法律论证理论》(2002年)。主要研究方向:德国法哲学;法学方法论;法美学;法律论证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追忆德国法学大师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的生活历程与学术思想的传记作品,由拉德布鲁赫的亲传弟子、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阿图尔·考夫曼教授撰写,中国政法大学舒国滢教授翻译。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在中国法学界久享盛名,但是拉德布鲁赫的成长经历、他的法学思想的形成历程以及他曾作为德国两届政府内阁的司法部长对德国立法的直接参与和影响等等,则不为我们所深入了解,这些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作者作为拉德布鲁赫的弟子,在法学思想上脉络相承而又自成一家,因此在本书中既客观地反映了拉德布鲁赫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又清楚地解析了拉德布鲁赫的法学思想的由来,对其中的许多存疑之处也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说。本书内容主要包括:(1)与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初遇;(2)人生的困惑;(3)教授和社会主义者;(4)政治活动的时期;(5)魏玛民主立宪国家;(6)重返教职;(7)在精神的流放中;(8)法的革新;(9)文化与宗教;(10)战争与和平;(11)人道主义者、学者、伟人。本书附有拉德布鲁赫年谱、文献和研究拉德布鲁赫的文献。 本书的译者舒国滢教授在翻译中既捕捉了德文著作充满思辩气质的神韵,又以适合中国读者的晓畅表达避免了行文的晦涩,堪称精品。本文适合我国大学法律院系大学生、研究生阅读,也适合法学院教师、法官、律师参考。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6 15:41:11
书虫阿花发表
作为拉德布鲁赫教授的亲传弟子,考夫曼教授在这部传记中不仅描绘了拉德布鲁赫大师的人生历程,更深入剖析了他的法学思想形成过程。书中对拉德布鲁赫在德国立法中的直接参与和影响也有着详尽的记述,为我们了解这位法学巨匠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2024-05-06 15:41:11
法学爱好者发表
对于法学界对拉德布鲁赫已有定论的大师,考夫曼教授的这部传记无疑是一份珍贵的补充。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来自弟子的亲身经历,让我们得以一窥拉德布鲁赫的内心世界和法学思想的真谛。从人生困惑到政治活动,再到法学革新,书中每一章节都饱含着学术思想与人生感悟的交融。
2024-05-06 15:41:11
小红帽发表
拉德布鲁赫传不仅是一部学术传记,更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作品。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拉德布鲁赫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学者、一个政治家的不同侧面。从他对生活的迷茫到他对法治的坚持,从他的爱情到他的信仰,书中处处流露着这位法学大师的温度与情怀。
2024-05-06 15:41:11
求知若渴发表
对于法律学子而言,这是一本不可错过的法学经典。考夫曼教授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拉德布鲁赫思想的深入理解,使这部传记成为法学研究的宝贵资料。通过本书,我们不仅能了解拉德布鲁赫的法学思想体系,还能感受到他作为法学教育者和人道主义者的崇高精神。
2024-05-06 15:41:11
法学青年发表
拉德布鲁赫传是一部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考夫曼教授的笔触,我们仿佛与拉德布鲁赫大师直接对话,倾听他对法治、人权、和平的思考。书中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哲思与洞见,对当今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