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发现历史

作者简介:
王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史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历史系终身教授。曾任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主任。 姚平,美国伊利诺大学文化人类学硕士,历史学博士。现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校区(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s Angeles)历史系终身教授,兼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
内容简介: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出国浪潮中,本书的作者们背负着理想、期待,以及改变命运的渴望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们为了生存、尊严和追寻真理而挥洒血汗。当他们以“成功者”和“过来人”的目光审视那段苦乐参半、异彩纷呈的人生历程时,他们渴望讲述,渴望为往昔留一点纪念,给后来者一点启迪。 他们创造历史、他们撰写历史。三十一位历史学者用浸透人生感悟的史笔,记录了自己在美国求学与工作的经历、对美国理想与现实的解读,书写了一份因真实而精彩的历史实录。 每个历史研究者都面对着“两个历史”:一个是他所研究的过去的历史,是他所希望重构和解释的对象;另一个是他所属于的学术史,他所作的历史重构和解释不可避免的是这个还在持续着的历史的一部分。一个有价值的历史研究应该对这两个历史都作出贡献。 ——巫鸿 我意识到自己具有的多重身份,我既是“里面的人”——在中国长大,又是站在外面往里看的人——我的困惑和问题意识,和我在西方的生活有直接关系;我既是历史的亲历者,又是历史的研究者。多重身份有时会造成不同身份之间的“紧张”,但也有助于超越单一身份可能带来的局限,有利于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 ——叶维丽 (这些作者)从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大学教授的成长经历充满了鲜为人知的失败与成功、痛苦与光荣、博弈与创造的故事。本书的许多篇章是他们作为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历史学人对人生经历的社会学式的观察与思考。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生故事不但激人意气,而且耐人寻味。 ——王希、姚平
目录:
序 1980 “出”与“入”/巫鸿 1981 惑中做史/叶维丽 1982 从边疆到边疆/刘晓原 1983 出版的学问与学术的出版/李小兵 1984 火的洗礼/王希 路漫漫其修远兮——学史人生三十年之回顾/张信 1985 历史,你在哪里?/陈勇 走进多元文化社会——一个历史学人的留美经历与思考/李洪山 澳美留学就业记——兼论美国学术出版/熊存瑞 西方历史研究的困境与我在美国的学术生涯/余茂春 学海无涯,有容乃大——我在美国求学治史的经历/翟强 学史之道——兼论史家的“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朱孝远 1986 从“二战史研究”到“冷战史研究”——我从中国到美国学术经历的若干片段/陈兼 学而不优则仕——美国大学职业转轨散记/洪朝辉 西方唱盛中国——美国中国学研究中的历史翻案问题/卢汉超 当孔子碰到耶稣——在美国天主教大学执教散记/孙绮 我在美国求学,教学与治学/许光秋 1987 从小镇走向大洋——突破和创新/邵勤 近代中国体育——范畴类别与体制归属/王冠华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学历史?——一个圈内人的“圈外话”/王晴佳 求学治史,感悟人生/萧知纬 1988 从手指湖到落基山——我的导师和我的学史历程/田宪生 在美国发现第三种历史——从“本历史”到“它历史”再到“大历史”/魏楚雄 1990 浮生三记/徐国琦 大洋两岸史海探寻杂感/杨志国 求史三记/姚平 1991 充当中美学术间的“二道贩子”/王笛 1992 他山寻石,攻玉以理——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求学记/丛小平 游学北美十八年/单富良 1993 重新认识乡村中国——兼谈我的治学经历/李怀印 1998 在美十二年——我的学术经历/夏亚峰 附录一 回忆创办留美历史学会的日子/高王凌 附录二 中国留美历史学会大事记(1987—2010) 附录三 中国留美历史学会理事会(1987—2010) 附录四 留美历史学会期刊大事记(1987—201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