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

忆往叙实

忆往叙实

作者: 李幼蒸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2月

价格: 36.00元

ISBN: 9787562447405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1936 –生于北平 现为:旅美独立学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比较文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际符号学学会(IASS)副会长,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ISCWP)顾问,南京师范大学符号学研究所顾问。曾于:天津大学土建系肄业(1956-1959),北京图书馆自学(1959-1966),居家研习 (1966-1977),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78-1994),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慕尼黑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1982-1984),德国波鸿大学哲学所客座研究员(1989-1997),法国高等社科院(EHESS)访问研究员(1990). 李幼蒸主要著译书目 (一)著作 《儒学解释学:重构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卷:历史卷;下卷:思想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历史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理论符号学导论》(扩大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仁学解释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历史符号学》,广西师大,2003 《形上逻辑和本体虚无:现代德法伦理学认识论研究》,台湾佛光大学,1998; 北京商务,2000,2004 《中国伦理学原型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Ethical Archetype, Peter Lang),法兰克福,1997 《汉代学术意识形态的构成》(The Constitution of Han-Academic Ideology, Peter Lang), 法兰克福, 1997 《比较人文学的认识论问题:从中国符号学观点看》(Epistem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Comparative Humanities—A Semiotic/Chinese Perspective, Peter Lang),法兰克福,1997 《结构和意义》,台北联经,1994;北京中国社科, 1996 《理论符号学导论》,北京中国社科,1993;台北唐山,1997;北京社科文献, 1999 《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北京中国社科, 1986;台北时报,1991 (二)译作 (法)罗兰-巴尔特:《小说的准备— 法兰西学院最后课程遗著》(《罗兰巴尔 特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法)罗兰-巴尔特:《罗兰-巴尔特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写作的零度》(完全版),《新文学批评论文集》,《法兰西学 院就职讲演》,《埃菲尔铁塔》(完全版),《符号学原理》, 《符号学历险》】 (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北京商务,1992;台北桂冠,1994;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法)保罗•利科:(合译)《哲学主要趋向》,北京商务,1988, 2004 (美)理查•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北京三联,1987;台北桂冠,1990; 北京商务,2004 (法)罗兰•巴尔特:《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北京三联,1988;台北时 报, 1991 (法,意,英,美)克里斯丁•麦茨等:《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电影理论文 选》,北京三联,1987;台北桂冠,1989;(扩大版),北京三联,2002 (法)列维-斯特劳斯 :《野性的思维》,北京商务,1987;台北联经,198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比)布洛克曼:《结构主义》,北京商务,1980;台北谷风,1987;(扩大 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美)卡勒尔:(合译)《罗兰-巴尔特》,北京三联,1987;台北时报 1989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文集,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远见卓识。在这个学界如江湖的时代,作者在迟暮之年,回忆起与众多文化名人交往,仍情至不能已,或激越,或愤怒,或高兴,或悲痛,或忧伤。透过李幼蒸的独特经历,我们看到了西学东渐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面对西方文化痛苦抗争的一个缩影,同时还你一个至情至性的李幼蒸。 目录 (1)80年代我的治学方向回顾 (2)少年岁月:幼时经历素描 (3)中学:我的“文学时代” (4)我的“1957”:走向哲学的那一年 (5)我与北京图书馆:北海旁,读书记 (6)记“文革”前我与哲学翻译家马元德先生交往二三事 (7)杜任之和现代西方哲学重建亲历记 (8)我与外语:记自学外语50年 (9)80年代初与李泽厚谈孔子 (10)回应李泽厚——兼论孔孟学为心术学 (11)记八、九十年代王浩助我二三事 (12)80年代我与甘阳交往的片段回忆 (13)我代贺麟为罗蒂书写序 (14)我与现象学家泰米尼卡交往的回顾 (15)在德倡建新型汉学研究所努力之失败 (16)我的“解释学”经历——解释学探讨30年之回顾 (17) 读书与藏书:五十年来我与书 附录 国学、汉学和百年来的留学生文化 仁学三书和学术真理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5 10:38:26
知书达理发表
忆往叙实是一本耐人寻味的自传性质著作,作者李幼蒸以独到的视角,透露出他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碰撞的深刻理解。书中记述了他与众多文化名人的交往,那些或激昂或愤慨的情感,在岁月的沉淀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2024-05-05 10:38:26
学海无涯发表
李幼蒸先生在书中回顾了他学术生涯中的重要片段,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学术的执着与热爱。尤为精彩的是他对杜任之和马元德等哲学翻译家的回忆,这些故事不仅勾勒出人物鲜活的形象,也展现了那个时代学术交流的盛况。
2024-05-05 10:38:26
文思泉涌发表
忆往叙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史料,它记录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西学东渐时代的思想历程。透过李幼蒸先生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在文化巨变的时代洪流中,学者们是如何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2024-05-05 10:38:26
意犹未尽发表
本书的魅力在于作者真挚的情感流露,无论是回忆与李泽厚的对话,还是记述与王浩的交往,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学术的深切情谊和对真理的热烈追求。读完全书,仿佛与作者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人受益匪浅。
2024-05-05 10:38:26
感同身受发表
李幼蒸先生在书中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他的细腻笔触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尤其是他对“文革”前后的回忆,既有对过往苦难的追忆,也有对知识分子责任的深切思考,令人读来感同身受。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