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超越东西方

超越东西方

作者: 吴经熊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07-01

价格: 26.00元

ISBN: 9787801497178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吴经熊(1899-1986),字德生,为现代中国政治和法学界颇有影响的天主教学者。他早年曾在天津学法学,1917年到美以美会创办的比较法法学院就读,同年领洗入美以美会。1920~1924年,留学美、法、德国,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发表大量英文文章,并于1935年创办英文杂志《天下月刊》,作者在其刊物上发表关于法律、宗教、哲学、文化、人生等方面的感想和见解。1937年皈依天主教。1946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罗马教廷公使。

内容简介:

《超越东西方》一书为吴经熊用英文撰写,于1951年在夏威夷完稿,在纽约初版,此后先后被译为法文、葡萄牙文、荷兰文、德文、韩文出版。这是他的自传体著作,书中以一种灵性自白的笔触描述了其人生经历、及其宗教皈依的心路历程。其思绪浪漫任运,题材涉猎广泛,文笔优美典雅,多有惊人之见和神来之笔,堪称中国现代基督宗教灵修文学之杰作。吴经熊以一种信仰的虔诚叙述了其对基督宗教的体验、见证,同时亦以一种比较的视域论及其对儒、佛、道三教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精神之真谛精髓的体会、见解。在他看来,“中国人是按照儒家学说为人处世的,同时得到了道家去世思想的平衡,但在他们内在的生活里他们追随的却是佛教思想。”在此,儒家思想的本质乃论及伦理关系,道家思想关涉不可言喻、神秘莫测的终极实在,而佛教则以其“在片刻活出永恒”的禅悟来让人达到从此岸到彼岸、从缘起界到绝对界、从时间到永恒、从现象到实在的“过渡”。他认为,中国精神的最基本特征,“是抽象与具体、普遍与个别、最世俗与最脱俗、超越的理想主义与讲实际的实用主义的结合。”其实,吴经熊在这里已体悟到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文化精神。可以说,儒家之道德哲学是以伦理学之途来追求众生的和谐,着眼于社会人生;道家之自然哲学是以生理学之途来追求自然的和谐,着眼于自然万物;而佛教之精神哲学则是以心理学之途来追求宇宙的和谐,着眼于内心反思。这些追求在中国文化中殊途同归,共构其追求和谐的文化精神。而吴经熊则引入了基督宗教信仰体系和西方文化精神传统的参照,旨在达到对东方、西方的超越。其以娴熟的西文来流畅阐述中国思想,本身更是体现出一种中西合璧、天衣无缝的和谐境界。

目录:

本书序 作者序 1.生命的礼物 2.我的父亲 3.我的小娘 4.我的大娘 5.幼儿园哲学 6.亚当和夏娃 7.我叫若望 8,天 狗 9.友谊的故事 10.“法律是我的偶像” 11.从深处 12.中国的宗教 13,莲与泥 14.心智的漫游 15,浪子回头 16.我的公教生涯的幼儿园阶段 17.逃离狮窝 18,生命之诗 19.为基督而织的一件中式外衣 20.爱的外交 21.最后一次回中国 后记:“上主是仁慈的” 解释与致谢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5 05:44:35
乐之者发表
这本书就像一幅独到的画作,将东西方的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让人领略到智慧的交融。吴经熊的笔触细腻婉转,道出了信仰的真谛与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著作,启人心智,陶冶情操。
2024-05-05 05:44:35
天涯游子发表
《超越东西方》读罢,我感慨万千。作者以亲身经历和深刻的哲思,将东西方文化置于同一张画布上,描绘出一幅跨越时空、包容万象的思想巨作。字里行间,既有信仰的虔诚,也有对中国文化的深切理解。读完此书,犹如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开阔了视野,净化了心灵。
2024-05-05 05:44:35
书虫小筑发表
若问《超越东西方》讲述了什么?不如说它是一场关于信仰、文化与哲学的探索之旅。作者以精湛的文笔,带领读者从东方儒释道的层面,逐步深入到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世界。在这场穿梭中,作者触及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内核,发掘出双方的共同与超越。字字珠玑,发人深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思想盛宴。
2024-05-05 05:44:35
读书斋主发表
《超越东西方》是一本视野宏阔,立意深远的著作。吴经熊以其博学多才,将东西方文化视为互补而非对立的存在。他穿梭于不同思想体系之间,寻找着它们之间的共鸣与交汇。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为跨文化交流与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05-05 05:44:35
墨香居士发表
初读《超越东西方》,便被作者独到的见解所震撼。书中对儒家、道家、佛教三教的阐释,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以基督教的信仰为切入点,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思想进行比较,揭示了它们在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与相通之处。读完此书,我仿佛站在了一座文化瞭望台上,俯瞰着东西方思想的长河奔涌不息。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