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一个德国人的故事

一个德国人的故事

作者: 赛巴斯提安·哈夫纳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价格: 20.00元

ISBN: 9787536057722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法学博士,1938年移居英国,在《观察家报》担任记者。1954年返回德国后,曾先后为《世界报》及《明星周刊》撰稿,成为德国著名政论家。哈夫纳著有一系列历史题材的畅销书,其中包括《丘吉尔》、《希特勒》、《不含传说的普鲁士》、《历史变奏曲》、《从俾斯麦到希特勒》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世纪德国最著名的政论家与历史专论作家赛巴斯提安·哈夫纳对自己青年时代的回忆录。作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成长的那代普通德国人,作者生动逼真、详尽细致地描绘了他那代人的成长过程、心理状态和社会变迁。同时他以小人物的观点、生活化的方式来挖掘德国之所以会成为滋生法西斯纳粹主义温床的原因,告诉我们纳粹的“世界观”是如何渗入每个德国人的私人生活领域,最后演变成千古悲剧的。

目录:

第一部 序幕 1.哑谜 2.历史事件的不同强度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一场国家大戏 5.十一月革命与德皇退位 6.革命的破坏者与“义勇军” 7.内战的“战火洗礼” 8.卡普政变 9.拉特瑙部长遇刺身亡 10.群魔乱舞的1923年 11.平淡的史特雷斯曼时代 12.“体育病” 13.史特雷斯曼之猝逝——末日的开端 14.严峻的布吕宁时代 15.准备就绪 第二部 革命 16.我的父亲——普鲁士清教徒 17.假革命(1933年2月) 18.柏林的嘉年华舞会 19.国会大厦纵火案 20.“第三帝国”的诞生(1933年3月) 21.生活正常如昔 22.真革命 23.柏林高等法院的沉沦(1933年3月31日) 24.查莉——两段奇特的插曲 25.抵制犹太人的行动与法朗克·兰道之流亡 第三部 告别 26.什么是真正的历史事件? 27.与狼共嗥(1933年4月) 28.旧世界的解体: 29.三种“置身事外”的诱惑 30.一群朋友的分崩离析与“科佩尼克大屠杀 31.自己祖国之内的流亡者 32.异族统治是否胜过纳粹统治? 33.不真实的夏天 34.泰蒂重返柏林 35.你怕我,我怕你——“第三帝国”的精髓 36.抵达裕特堡候补文官营区 37.裕特堡的“世界观教育” 38.“我”而今安在? 39.被“同志化”的德国人 40.两个狂欢晚会 后记 年表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5 02:32:43
悠然小居发表
作为一本关于纳粹横行的时代背景下德国社会的回忆录,《一个德国人的故事》让我读来感触颇深。作者哈夫纳以亲历者的视角,用细腻的笔触还原了那个充斥着狂热、恐惧和无奈的年代。书中不仅呈现了纳粹的暴行与压迫,更深入剖析了德国人是如何一步步陷入法西斯深渊的。这是一曲警世之歌,提醒我们警惕极权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泛滥,维护人类的尊严与自由。
2024-05-05 02:32:43
书香墨韵发表
《一个德国人的故事》是一部发人深省的著作,它通过一个普通德国人的视角,展现了纳粹德国从崛起、兴盛到衰亡的过程。作者哈夫纳的笔触既冷静客观,又饱含深情,既控诉了纳粹的暴行,也揭露了德国民众的麻木与盲从。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命运总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这部书不仅是一部历史回忆录,更是一面镜子,时刻警示着我们居安思危,捍卫民主与法治。
2024-05-05 02:32:43
闲云野鹤发表
读完《一个德国人的故事》,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作者哈夫纳以一个普通德国人的视角,为我们揭开了纳粹德国的真实面纱。书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有的只是平凡百姓在那个疯狂年代下的悲欢离合。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勾勒出了德国社会一步步走向歧途的轨迹。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回忆录,它让我们直面历史的黑暗,警醒当下,珍视和平与自由。
2024-05-05 02:32:43
知书达理发表
《一个德国人的故事》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回忆录,它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场景,向我们展示了纳粹德国的方方面面。作者哈夫纳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分析了纳粹主义在德国社会中兴起的根源,揭露了其洗脑和控制人民的手段。这部书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更是一部深刻的政治学著作,值得所有关心历史和社会问题的人一读。
2024-05-05 02:32:43
心怀感恩发表
在《一个德国人的故事》中,作者哈夫纳以平实而有力的笔触,讲述了一个普通德国人在二战期间的经历。书中既有对纳粹暴行的控诉,也有对德国国民麻木从众的反思。它让我们明白,极权主义的土壤并不遥远,警惕和反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读罢此书,我深感历史的沉重与人类的脆弱,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