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

名老中医之路

名老中医之路

作者: 周凤梧,张奇文,丛林 主编,《山东中医学

出版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7

价格: 65.00元

ISBN: 9787533140724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蒲辅周、秦伯未、岳美中、任应秋、周凤梧……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一个个彪炳杏林的中医泰斗,他们的治学态度,他们的学术造诣,他们的医德医风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学子,在现当代中医学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王太仆云:“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学习中医,“勤苦”二字固然是探赜索隐的舟楫;精良的书籍也是必不可少的登堂入室的门径。大医之道尽在于斯,本书曾使上世纪80年代的中医后学如痴如醉,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成为今天的名医;相信在21世纪的今天,在中医发展的关键时刻,本书带给您的不仅仅是惊喜……

内容简介:

原书最早出版于1978年,分一、二、三辑共3册,本次改版为节省成本,便于保存,将三辑合为1册,原一、二、三辑分别改为上、中、下三篇,除改正了一些错别字和对个别地方进行了全书统一外,内容和体例、顺序均保持原貌。 上篇、中篇为当代名老亲自撰写的文章,下篇为解放前后故去的名老的门人或后人回忆撰写的文章,都是名老们一生求学、治学的经验结晶,可谓字字珠玑、篇篇精华。 本书收载了近百位这样的现当代名老中医亲自撰写或其门人、后人回忆执笔的文章,内容包括名老中医的求学之路、治学之道、学术成就、临床经验及医德医风等等。其意义在于:第一,启迪中医后学,诱掖新的一代名医成长。名老们的求学道路、治学态度、医德医风等都是中医学子的楷模;第二,改善中医教育。中医教育有其特殊性,名老们对此有许多中肯、精辟的见解和建议,对于办好中医药院校的教育颇具指导意义;第三,名老们一生的成败得失对于今天中医学术的发展、中医现代化问题也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目录:

上编 序 编者的话 无恒难以做医生 我的治学门径和方法 我的学习过程 路,是人走出来的 在研究防治冠心病的道?上 业精于勤 荒于嬉 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 学无捷径 贵在有心 医林四十年 杏林春暖忆旧迹 学医、行医话当年 学医四十年的回顾 精在明理 知在成行 往事重提 温故知新 寝馈岐黄五十年 追忆旧迹 寄奉后学 医林寻踪 我的老师和我的学医道路 回顾与前瞻 能定能应谓之成——谈我的治学经验 以“治学三境界”的精神学习《内经》 刻苦勤奋 自强不息 教学《内经》的体会 学贵有恒 实践第一 学医关键是在青年时代 学医“五字经” 中篇 吕序 岳序 绪者的话 万里云天万里路 我的六十年岐黄之路 闯出一条新路 …… 下篇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5 00:05:49
闲云野鹤发表
名老中医之路,是一本中医界宝贵的学习资料。它汇集了近百位名医的亲笔文章,既有他们求学治学的经验,也有临床经验和医德医风的阐述。读来令人受益匪浅,如醍醐灌顶,对中医后学和中医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2024-05-05 00:05:49
书海拾贝发表
这是一本名老中医的学术精华汇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代名老中医对中医学的认识和感悟。上篇、中篇为当代名老亲自撰写的文章,分享了他们求学求医的经历和心得体会,下篇为故去名老的回忆文章,辑录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本书对传承中医精髓,培养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4-05-05 00:05:49
浮生若梦发表
名老中医之路,是一座名老中医思想的宝库,也是一本中医后学的导航灯。书中收录了近百位名老中医的文章,涵盖了求学治学、学术成就、临床经验、医德医风等诸多方面。这些文章既能为中医后学提供学习榜样和借鉴经验,又能为中医教育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推动新一代名医的培养和成长。
2024-05-05 00:05:49
无涯子发表
名老中医之路,是中医界不可多得的珍品,汇聚了近百位名医的毕生经验与智慧。书中不仅有他们求学问道的艰辛历程,也有他们治病救人的高超医术,还有他们崇高医德的感人故事。每一篇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的切身体会和深刻感悟,读来令人受益匪浅。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中医爱好者和从业者,相信它能帮助大伙提高中医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2024-05-05 00:05:49
一叶孤舟发表
名老中医之路,是一面传承中医精髓的镜子。书中收录了一百多位名老中医的求学历程、治学之道、学术成就和医德医风等等。这些文章既是名老中医们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中医后学宝贵的学习资料。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名老中医们的求学之路,领悟他们的治学之道,汲取他们的学术精华,学习他们的医德医风。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