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作者: 【法】安托万·德·贝克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价格: 20.00元

ISBN: 978730119358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安托万•德•贝克(Antoine de Baecque),电影批评家、史学家,法国《解放报》文学版主编。

内容简介:

将拍电影视为信仰,这是塔可夫斯基的雄心。他曾坦率地写道:“人哪怕只背叛自己的原则一次,他与生命的联系就不再纯粹。欺骗自己,便是放弃一切,放弃自己的电影,放弃自己的人生。”这一不妥协的姿态概述了导演的情操和美学观。 如果说塔可夫斯基的长片处女作《伊万的童年》代表了苏联电影的复兴,那么,真正的塔可夫斯基则诞生于《安德烈•卢布廖夫》。在这部电影中,他向上追溯,越过了一切“苏联艺术”,把根扎进了俄罗斯的文化传统之中。自此,塔可夫斯基逐渐成为当局眼中的一名“问题导演”,而对西方来说,他又代表了体现在作品《镜子》和《潜行者》中的深沉、痛苦的俄罗斯意识。最终,塔可夫斯基于1982年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苏联。乡愁与信仰成为他在放逐生涯中挥之不去的两种激情,也贯穿了他的最后两部作品《乡愁》和《牺牲》。 本书围绕塔可夫斯基珍视的主题——大地的存在、人们的孤独、梦境、神秘主义——而展开,着重分析他独特的电影语言。最后两章以传记性内容为这一主题学研究画上句号。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塔可夫斯基的人生之旅 “做个苏联人”的愿望 “做个俄国人”的意愿 流放:乡愁与宗教 第二章 雨水光影下的大地男儿 大地与水(《牺牲》) 苍穹之水(《安德烈•卢布廖夫》) 第三章 大师的孤独与骄傲 作为造物主的塔可夫斯基,或成为最伟大的人的愿望 孤独,或冷漠的习性(《乡愁》) 第四章 脆弱生灵的肖像 童年,魔鬼之美(《伊万的童年》) 女性的肖像(《乡愁》) 疯子、预言者和殉道者(《乡愁》) 知识分子的历程(《牺牲》) 第五章 情感的结构 寻觅,或“湮没策略”(《索拉里斯》) 无尽的回忆(《镜子》) 梦的意义(《乡愁》) 第六章 为上帝而疯狂 上帝的地形学家:镜头的时间与空间(《潜行者》) 对《圣经》的援引(《安德烈•卢布廖夫》) 弱者:即将新生,所以幸福(《牺牲》) 诗人、僧侣、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访谈录 第七章 异乡人,异域性 塔可夫斯基作品目录 参考书目 附录 译名对照表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4 22:39:00
书虫阿亮发表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一书以其严谨的考据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位电影大师心灵世界的窗口。作者从塔可夫斯基的童年起笔,细腻地描摹了他的成长历程和艺术追求,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对美学和精神探索永 неугасимая 的艺术家的内心挣扎与不懈追求。
2024-05-04 22:39:00
电影狂野发表
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一直是我心中的挚爱。这本书通过对他的电影语言的细致分析,让我对他的艺术有了更透彻的理解。特别是对《安德烈·卢布廖夫》和《镜子》的解读,深刻而感人,让我重新领悟了这些经典之作的内在魅力与人文关怀。
2024-05-04 22:39:00
孤独的行者发表
读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我仿佛经过了一次洗礼。塔可夫斯基不妥协的艺术追求和对孤独、信仰的深刻思考,深深触动了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电影评论,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存在和艺术本质的哲学探讨。
2024-05-04 22:39:00
电影学博士发表
作为一本学术专著,《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塔可夫斯基电影的深入研究。书中的论述有理有据,观点鲜明,为塔可夫斯基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宝贵的文献资料。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