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

汉语词法论

汉语词法论

作者: 陈光磊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08

价格: 18.00

ISBN: 978780616023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目录:

序 胡裕树 壹汉语词法的诸方面 1词法在语法中的地位 1.1语法:词法和句法 1.2词法研究的重要性 1.3深化汉语的词法研究 2语素和词 2.1语素 2.2词 3汉语的构词法 3.1构词法与造词法 3.2汉语构词法的基本类型 3.3词根和词缀 3.4复合词 3.5汉语词法结构特点的探讨 4汉语的构形法 4.1汉语构形法的基本类型 4.2加缀法 4.3重叠法 4.4汉语构形法特点的讨论 5词类:汉语词法的重心 5.1词类在词法中的地位 5.2词类是汉语词法的主要内容 贰汉语词的功能分类 1关于对词类的认识 1.1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语法课题 1.2词类和形类 1.3对汉语词类问题的共识 2功能词类说:理论和方法 2.1功能词类说的理论基础 2.2功能词类说的基本观点 2.3划分词类的基本方法 3汉语的词类系统 3.1汉语词类的层级 3.2汉语词类类目表 4体词和点别词 4.1名词 4.2代词 4. 3时间词 4. 4处所词 4.5数词 4.6指词 4.7简别词 5用词和副词 5.1动词 5.2形容词 5.3衡词 5.4断词 5.5副词 6虚词及感词和象声词 6.1方位词 6.2介词 6.3连词 6.4助词 6.5量词 6.6语气词 6.7感词 6.8象声词 7汉语的词类错综 7.1词的分类和归类 7.2词类的错综 叁个别词类研讨 1关于衡词的考察 1.1几种不同的见解 1.2衡词担当独立谓语的功能 1.3衡词同副词、形容词、动词的界划 1.4衡词范围的划定及其下位区分 2关于心理动词 2.1什么是心理动词 2.2心理动词的内部差异 2.3心理动词与有关词类的交错 3关于先导动词 3.1什么是先导动词 3.2先导动词的其他用法 3.3“进行”等词的特点 4关于汉语词的“兼类”问题 4.1对讨论对象的界定 4.2见解上的不同 4.3依据功能考察词类变异 4.4从词的同一性看“兼类” 5关于“们”与“-S” 5.1问题的提出 5.2“们”与“-S”语法性质的比较 5.3对“们”字一些用法的解释 5.4简要的结论 6江阴话名词的形态类型 6.1导言 6.2前缀 6.3后缀 6.4中缀 6.5重叠 6.6余论 肆相关问题论述 1胡裕树谈怎样看待汉语语法的特点 1.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1.2把汉语的特点置于语言的共性之中 1.3以“们”字为例阐述研究原则 1.4关于汉语语法特点的概括阐述 2语法杂议 2.1郭绍虞先生失实的批评 2.2构词法中虚素实素划分的提出 2.3有“演奏家” 2.4还有一个奇例 2.5“�头”误作“打头” 3惯用语说略 3.1惯用语与idiom 3.2惯用语的性质特点 4开放大潮中的语汇流变 4.1外来词语的新浪潮 4.2来自港台和粤方言的东南风 4.3一些旧词语的复活 4.4新造词语的发展态势 4.5变异与规范 5语法十讲(要点) 5.1语法讲究什么 5.2语言结构,结构单位 5.3结构成分的基本关系 5.4构词法 5.5词类 5.6句子的类型 5.7几种特殊的格式 5.8几种表述方式 5.9标点符号 5.10造句用词要注意规范 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20 16:45:24
书虫阿花发表
陈光磊的《汉语词法论》是一部经典著作,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汉语词法。书中从词的结构、词的类别、词的构词方式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汉语词法体系。特别是对汉语词法学界有争议的问题,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发人深思。
2024-06-20 16:45:24
语言爱好者发表
对于汉语词法研究而言,《汉语词法论》无疑是开山之作。作者对汉语词法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为后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不仅适合语言学专业人士阅读,也适合对汉语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2024-06-20 16:45:24
学生小李发表
作为一本汉语词法教材,《汉语词法论》内容丰富、体系严谨,是学习汉语词法的不二之选。书中的例证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强烈推荐给有志于学习汉语词法的同学。
2024-06-20 16:45:24
语文老师发表
《汉语词法论》是一本学术性较强的著作,但作者的行文却非常流畅,不生涩难懂。书中对汉语词法的剖析细致入微,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议语文老师们认真研读,提高自身的汉语词法素养。
2024-06-20 16:45:24
语言研究者发表
陈光磊的《汉语词法论》对汉语词法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提出的许多新颖见解,激发了后人的研究热情,推动了汉语词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汉语词法研究者而言,这是一本必读的经典著作。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