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

上海罢工

上海罢工

作者: [美] 裴宜理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9

价格: 19.00元

ISBN: 9787214029935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是著名的中国学家,也是有影响的上海问题研究专家。1948年,她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传教士,1931年到上海,执教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裴宜理父母携家离开上海。隔年即1951年迁居日本东京。裴宜理父母继续在一所教会大学担任教授。裴宜理也在日本长大。后归国。裴宜理在威廉·史密斯学院、1华盛顿大学、密歇根大学分别获得了政治学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她的教学生涯是从1972年开始的,先后美国多所大学执教,而担任教授职务已有十多年。为了中国学研究,裴宜理曾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从事专业学习、研究和讲学多年。 关于中国学研究的缘起,裴宜理回忆说,开始进学院时,还没有想到过要进行东亚问题研究和政治学研究。但当卷入学生反对越南战争的汹涌浪潮后,开始对亚洲的革命和政治感兴趣了。于是,决定到台湾学习中文,以更好理解中国革命的发生及其意义。

内容简介: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政治变革,从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到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所有这些变革都曾受到工人运动的极大影响。 《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这部专著在广泛吸收欧美工人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工人政治放在比较的角度加以研究,以一种更普遍的眼光关注罢工、工会、政党等问题,探讨了工人的文化与生活状况,为人们展示了一幅20世纪上半叶中国工人丰富多彩的画像。

目录:

中译本序 英文版原序 导论 第一部分 地缘政治,1839-1919 第一章 移民城市 第二章 来自南方的工匠 第三章 来自北方的无产者 第二部分 党派政治,1919-1949 第四章 激进主义的全盛期,1919-1927年 第五章 保守主义时期,1927-1937年 第六章 激进派的复活,1937-1949年 第三部分 产业政治 第七章 烟草业 第八章 纺织业 第九章 运输业 结论 附录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4 15:04:40
诗意盎然发表
这是一本关于上海工人运动历史的杰作。裴宜理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中国工人阶级20世纪上半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图景。通过对上海罢工的深入研究,她揭示了工人阶级在中国的革命进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2024-05-04 15:04:40
书香墨海发表
作为一本工人运动研究的标杆性著作,《上海罢工》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史料积累,赢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赞誉。作者深入剖析了罢工、工会、政党等工人政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理解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视角。
2024-05-04 15:04:40
云淡风轻发表
读罢《上海罢工》,我深深地被中国工人阶级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所感动。裴宜理通过对罢工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工人阶级在争取自身权利和社会变革中的顽强意志和牺牲奉献。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历史研究,更是一部关于工人阶级不朽功勋的史诗。
2024-05-04 15:04:40
一叶知秋发表
《上海罢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中国工人运动置于全球视野中进行考察,这为我们理解中国工人运动的国际影响和意义提供了宝贵的 insights。裴宜理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本土特点,也突显了其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相互联系。
2024-05-04 15:04:40
如履薄冰发表
在《上海罢工》中,裴宜理对上海罢工的文化和社会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我们了解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她敏锐地观察到,罢工不เพียง是一场经济斗争,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社会实践,对中国工人阶级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