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作者: 王汎森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

价格: 20.00元

ISBN: 9787309074048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王汎森(1958— ),台湾云林人。中研院院士,史语所所长。1980年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1983年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旋即入伍服役。1985年任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7年,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博士班。199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同时升任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开始任教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及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王汎森(1958— ),台湾云林人。1980年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1983年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旋即入伍服役。1985年任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7年,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博士班。199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同时升任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开始任教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及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1998年,升任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章太炎的思想》(1985)、《古史辨运动的兴起》(1987)、《Fu Ssu—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 》(2000)、《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2001)。(主要著作有:《章太炎的思想》(1985)、《古史辨运动的兴起》(1987)、《Fu Ssu—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 》(2000)、《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2001)。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文章所涵盖的范围大概是晚清最后十年到1930年代左右,前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偏重的是“变”的部分,而尚未来得及仔细分析在新史学甚嚣尘上之时,旧史本身的风貌。

目录:

序/1 1、晚清的政治概念与“新史学”/1 2、近代中国的线性历史观 ——以社会进化论为中心的探讨/29 3、从经学向史学的过渡 ——廖平与蒙文通的例子/69 4、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 ——近代中国新旧史料观点的冲突/103 5、钱穆与民国学风/141 作者简介/185 著述年表/186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4 15:28:45
书虫发表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是一本史学著作,作者王汎森以其高屋建瓴的视野,深入分析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史学发展。书中对梁启超、章太炎、陈寅恪等史学大师的思想和著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史学的发展脉络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王汎森的文笔洗练流畅,论证严谨透彻,堪称一部史学研究的佳作。
2024-05-04 15:28:45
历史爱好者发表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佳作。作者王汎森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敏锐的史学洞察力,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变迁进行了全景式的梳理和分析。无论是对史学大师们的思想探究,还是对史学思潮的演变把握,都体现了作者深湛的功力。该书不仅是一部学术研究的典范,更是一部启迪思想、激发思考的佳作。
2024-05-04 15:28:45
文史青年发表
读《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仿佛置身于一场关于史学的思想盛宴。作者王汎森以其博闻强识和精辟的见解,带领我们深入到近代中国史学发展的风云变幻之中。梁启超、章太炎、陈寅恪等史学巨匠的形象跃然纸上,他们的史学思想和研究成果,在王汎森的笔下显得如此鲜活。这部著作不仅是一本史学论著,更是一部饱含史家情怀和学术热忱的思想启迪之作。
2024-05-04 15:28:45
学术达人发表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无疑是近年来史学界的重要成果之一。作者王汎森以其贯通中西、融会古今的学术视野,对晚清至民国的史学变革进行了独到的阐释。通过对梁启超、章太炎、陈寅恪等史学大师思想和著述的深入探讨,王汎森不仅梳理出近代中国史学发展的脉络,更挖掘出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根源。这部著作立意高远、论证精辟,为近代中国史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
2024-05-04 15:28:45
研究学者发表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是一部史学观念与史学实践的深度对话。作者王汎森以其扎实的史料基础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对近代中国史学的演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书中既有对梁启超、章太炎等史学大师思想脉络的精准把握,也有对近代中国史学思潮演变的深入探讨。王汎森的这部著作不仅是史学研究的重大贡献,更是一部启迪学术思考、引领史学发展的思想宝典。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