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

余英时文集 第十二卷

余英时文集 第十二卷

作者: 余英时 著,沈志佳 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6

价格: 46.00

ISBN: 9787549518395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现居美国。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朱熹的历史世界》、《方以智晚节考》等。

内容简介:

《余英时文集》第十二卷《国学与中国人文》,收录了余英时近年来有关中国人文研究的发展的文章,包括对近年来中国大陆出现的“国学热”社会化的复杂现象的探讨,对中国自有的源远流长的人文研究传统的梳理,对“国学”和中国人文研究的关系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和前景的论述。更收录了长文《天人之际》,通过中西文明“轴心突破”之比较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问题。这些文章无不体现作者一贯的文化关怀,以探求中国文化特色为旨归,思考中国文化的自我调整、自我转化以及中西文化会通之道。

目录:

序 原序一 原序二 “国学”与中国人文研究 试论中国人文研究的再出发 综述中国思想史上的四次突破 陈寅恪研究的反思和展望 严复与中国古典文化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总序 士的传统及其断裂 价值荒原上的儒家幽灵 中国宗教的入世转向 近世中国儒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五四”重回知识分子的怀抱 关于中日文化交涉史的初步观察 台湾人文研究之展望 新春谈心 《中国文化史通释》后记 天人之际 ——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试探 接受克鲁格人文奖讲词 编者后记/ 沈志佳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20 17:07:54
文学爱好者发表
《国学与中国人文》一书汇集了余英时先生近年来的代表性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也有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余先生的文笔流畅优美,夹叙夹议,旁征博引,既有学者的严谨缜密,又有文人的感性灵动。通过阅读这些散文,我们可以领略到余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挚爱和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殷切期望。
2024-06-20 17:07:54
社会学家发表
作为一位杰出的社会学学者,余英时先生在《国学与中国人文》一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余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仍然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对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梳理,余先生揭示了中国文化中重视和谐、包容和中庸的特性。他指出,这些文化特质对于促进现代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4-06-20 17:07:54
宗教学者发表
余英时先生的《国学与中国人文》一书为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思想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余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释。余先生认为,这些宗教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