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1911年中国大革命

1911年中国大革命

作者: 马勇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价格: 39.00元

ISBN: 9787509722336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马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及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是现代民族国家重建的开始。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美利坚合众国,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是要以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中国。 辛亥革命的前半场确实是按照法国大革命的剧本在演出,孙中山等先行者经过十几年艰辛奋斗,终于将“一个人的革命”演化成全民族觉醒,只是当武昌起义爆发后,特别是当清政府阵前换将,启用袁世凯职掌朝政,南北对峙一下子由满汉之间的种族冲突变成了汉人之间的对决。辛亥革命后半场放弃了法国大革命的老套,在经过短暂和谈后,南北握手言欢,清帝退位,五族共和。 对于辛亥革命这个结果,见仁见智,许多人觉得这场革命在列强和资产阶级介入后变质,革命归于失败。辛亥革命其实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超越,不仅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而且避免了一场内战一场血腥,这是中国智慧的最高体现,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完胜,既合乎国际社会的期待,也合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目录:

小引 第一章 革命改良二重唱 一个人的革命 革命与改良赛跑 革命暂时领先 立宪反超革命 第二章 构建现代政治文明 迈出宪政第一步 一个时代开始 重建中央与地方权力系统 以政治改革反制革命 构筑现代政治文明的根基 第三章 民主政治的春天 后威权时代:摄政王和他的嫂子 放虎归山:袁世凯归隐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4 08:32:20
书虫小乔发表
《1911年中国大革命》一书以其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见解,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作者马勇通过对比中美法三国革命的异同,揭示了辛亥革命的独特之处,避免了内战和血腥,堪称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2024-05-04 08:32:20
历史爱好者发表
马勇教授的《1911年中国大革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书中对革命各方势力的博弈、清廷的应对以及革命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展现了一幅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者的笔锋犀利、观点鲜明,发人深省。
2024-05-04 08:32:20
书海拾贝发表
作为一本历史著作,《1911年中国大革命》的可读性极高。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细节,带我走进了辛亥革命的烽火硝烟中。书中对袁世凯的描绘尤为精彩,刻画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形象。
2024-05-04 08:32:20
学术研究员发表
《1911年中国大革命》一书不仅具有史学价值,而且对于当下的中国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书中提出的对法大革命的超越和“中国智慧”,为我们谋求国家富强、社会和谐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2024-05-04 08:32:20
历史教师发表
《1911年中国大革命》将成为我今后历史教学的必备材料。书中对于辛亥革命的解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史实支撑,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