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

国家与社会革命

国家与社会革命

作者: (美)西达·斯考切波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

价格: 38.00元

ISBN: 9787208067745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斯考切波,女,1947年5月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市。1969年获密歇根州立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毕业以后先后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先后出版过《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现代世界中的革命》、《保护士兵与母亲》等专著。曾任美国社会科学史协会主席(1996年)、美国政治科学学会主席(2001-2003年)、现为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政府与社会学系教授。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斯考切波要揭示的是,国家结构、国际力量和阶级关系这三种要素是如何结合在一起,共同导致了社会革命转型的起源与成就。从18世纪90年代的法国到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社会革命虽然很少发生,但却在现代世界历史上具有无可否认的重要性。《国家与社会革命》提供了一种新的参照框架,以分析这种革命的原因、冲突和后果。而且、该书对三个主要的案例进行了深入而严肃的比较历史分析,这三个案例是:从1787年到19世纪初期的法国革命、从1917年到20世纪30年代的俄国革命和从1911年到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革命。作者认为,现有的革命理论,不适合用来解释革命的实际历史模式。因此,作者力促我们采用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她主张进行结构性论而非意志论的分析,强调跨国性世界——历史背景对国内政治冲突的重要作用。首先,她坚持认为,国家应该被看成是一套行政和强制组织、在阶级控制和阶级利益面前具有潜在的自主性,因此,在解释社会革命时,必须把国家置于核心地位。为了解释法国、俄国、和中国旧制度的导向革命性政治危机的内在矛盾,斯考切波主要集中考察了国家在两个方面的基本关系:一方面是国家的统治者及其官员与国际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国家的统治者及其官员与支配阶级之间的关系。在解释革命的后果时,她着重关注的是,在阶级冲突和反革命军事威胁的背景下,革命领导集团建立新国家组织的方式。在革命政权得以巩固之后,她强调的是国家权力被用来改造社会的方式。在社会革命转型的模式方面,法国、俄国和中国被当成是基本类似的案例。对那些把法国革命当成是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是把俄国革命基本上看成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家而言,作者的这种观点必然会引出激烈的争论。 目录: 译者序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解释社会革命:现存理论的替代模式 第一节 结构性视角 第二节 国际与世界历史背景 第三节 国家的潜在自主性 第四节 比较历史方法 第五节 为什么是法国、俄国和中国 第一部分 法国、俄国和中国社会革命的原因 第二章 危机中的旧制度国家 第一节 旧制度法国:波旁绝对主义的矛盾 第二节 清帝国:从天朝帝国到帝制垮台 第三节 帝制俄国:一个落后的大国 第四节 作为反例的日本与普鲁士 第三章 农村结构与农民起义 第一节 法国大革命期间农民反抗领主的斗争 第二节 村社革命:俄国农民的激进主义 第三节 两个反例:没有农民造的英国和德国革命 第四节 中国农的软弱与士绅的脆弱 第二部分 法国、俄国和中国社会革命的后果 第四章 变革的内容与路径:聚焦国家建设 第一节 政治领导集团 第二节 革命意识形态的作用 第五章 法国“现代国家大厦”的诞生 第一节 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节 1789年社会革命危机的影响 第三节 战争、雅各宾派与拿破仑 第四节 新制度 第六章 俄国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出现 第一节 1917年社会革命危机的影响 第二节 布尔什维克为掌权而斗争 第三节 斯大林主义者“自上而下的革命” 第四节 新制度 第七章 中国大众动员型政党国家的兴起 第一节 1911年之后的社会革命形势 第二节 以城市为基础的国民党的盛衰 第三节 共产党与农民 第四节 新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本书表格与图形 表格 地图

目录:

译者序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解释社会革命:现存理论的替代模式 第一节 结构性视角 第二节 国际与世界历史背景 第三节 国家的潜在自主性 第四节 比较历史方法 第五节 为什么是法国、俄国和中国 第一部分 法国、俄国和中国社会革命的原因 第二章 危机中的旧制度国家 第一节 旧制度法国:波旁绝对主义的矛盾 第二节 清帝国:从天朝帝国到帝制垮台 第三节 帝制俄国:一个落后的大国 第四节 作为反例的日本与普鲁士 第三章 农村结构与农民起义 第一节 法国大革命期间农民反抗领主的斗争 第二节 村社革命:俄国农民的激进主义 第三节 两个反例:没有农民造的英国和德国革命 第四节 中国农的软弱与士绅的脆弱 第二部分 法国、俄国和中国社会革命的后果 第四章 变革的内容与路径:聚焦国家建设 第一节 政治领导集团 第二节 革命意识形态的作用 第五章 法国“现代国家大厦”的诞生 第一节 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节 1789年社会革命危机的影响 第三节 战争、雅各宾派与拿破仑 第四节 新制度 第六章 俄国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出现 第一节 1917年社会革命危机的影响 第二节 布尔什维克为掌权而斗争 第三节 斯大林主义者“自上而下的革命” 第四节 新制度 第七章 中国大众动员型政党国家的兴起 第一节 1911年之后的社会革命形势 第二节 以城市为基础的国民党的盛衰 第三节 共产党与农民 第四节 新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本书表格与图形 表格 地图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19 23:18:40
书虫爱读书发表
《国家与社会革命》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它开创了社会革命研究的新视角。西达·斯考切波以三个重大革命案例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国家、国际力量和阶级关系在革命中的相互作用。她对国家自主性的强调,以及跨国世界历史背景的影响,为我们重新审视革命提供了宝贵的框架。
2024-06-19 23:18:40
历史爱好者发表
斯考切波的《国家与社会革命》是一本引人入胜且发人深省的著作。它以详尽的史料研究为基础,为我们提供了对社会革命原因和后果的深入理解。她对结构性视角的强调,以及对农民起义和政治领导集团的作用的分析,对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来说都是必读之作。
2024-06-19 23:18:40
学术达人发表
《国家与社会革命》是一部学术严谨、论证清晰的著作。斯考切波以其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社会革命的复杂性。她提出的国家自主性、跨国世界历史背景和比较历史方法等概念,为我们理解革命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24-06-19 23:18:40
革命观察者发表
作为一名对革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我强烈推荐《国家与社会革命》。这部著作以令人信服的方式探讨了不同革命的异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斯考切波提出的结构性视角和对阶级冲突的深入分析,帮助我们理解了革命的本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024-06-19 23:18:40
社会评论家发表
《国家与社会革命》是一本具有社会意义和洞察力的著作。它揭示了国家和权力在社会革命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跨国世界历史背景的影响。斯考切波对农民起义和革命意识形态的作用的分析,对我们理解当代社会运动具有启发意义。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