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

小鲍庄

小鲍庄

作者: 王安忆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价格: 16.00元

ISBN: 978753605719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王安忆,女,1954年出生于南京,翌年随母迁移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五河县头铺公社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任乐队演奏员,1978年调入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任编辑,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2004年调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授。现任上海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 1980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期文学讲习所,1983年随母茹志鹃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2002年参加台北市文化局“驻市作家计划”,2007年参加英国剑桥第三十届“当代文学研讨”。 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尾声》、《荒山之恋》、《海上繁华梦》、《神圣祭坛》、《乌托邦诗篇》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富萍》、《桃之夭夭》、《遍地枭雄》、《启蒙时代》等。小说多次获奖;其中,《小鲍庄》获1985—1986年全国中篇小说奖,英译本获1990年美国洛杉矶报刊图书奖提名。 作品被翻译为英、法、德、目、俄、韩、荷兰、越南、泰国等多种语言。

内容简介:

《小鲍庄》以多头交叉的叙述视角,通过对淮北一个小村庄几户人家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立体描绘,尤其是捞渣这一人物具有象征意义的死,剖析了传统乡村世代相传的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作品展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精神中包含有善良、忠厚、团结、抗争等美好素质,但也对其中诸如顺天从命、愚昧迷信等文化劣根性进行了反思。 《小鲍庄》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但比一般 “寻根小说”有着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

目录:

小鲍庄 天仙配 我是一个匠人 我写《小鲍庄》 再谈《小鲍庄》 语言洪水中的坝与碑 写作历程 王安忆创作年表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3 07:58:50
书香盈心发表
《小鲍庄》不愧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之作,王安忆笔下的这个小村庄,活脱脱一个传统乡村的缩影。多视角叙事手法,让每个村民仿佛都在诉说自己的故事,勾勒出复杂而立体的乡村群像。尤其是捞渣的死,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剖析,揭示了其中善恶并存的本质。
2024-05-03 07:58:50
漫步书海发表
《小鲍庄》是一部视角独特的乡村小说,通过不同人物的经历,展现了传统乡村的文化变迁。作者没有一味美化乡村,而是冷静地剖析了“仁义”文化中的优缺点,让人们看到传统文化中的复杂性和流动性。捞渣这个人物尤为出彩,他的悲剧命运折射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无奈与挣扎。
2024-05-03 07:58:50
纸上寻梦发表
《小鲍庄》读起来就像一部乡村史诗,王安忆用笔墨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卷,描绘了传统乡村的兴衰荣辱。小说以捞渣的死为转折点,揭示了乡村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传统的关系。作者语言凝练,文字间透着淡淡的忧伤,让人既感慨又唏嘘。
2024-05-03 07:58:50
书海拾贝发表
《小鲍庄》是一部深具反思性的文学作品,王安忆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正在消逝的传统乡村。小说通过对“仁义”文化的剖析,探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捞渣的死既是个人悲剧,也是时代悲剧的缩影,令人深思。
2024-05-03 07:58:50
悦读时光发表
《小鲍庄》是一部具有史诗般厚重感的乡村小说,作者以小村庄为切入点,通过多重叙事视角,展现了传统乡村的方方面面。小说语言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一笔一划都透着生活的重量。捞渣的死让人心痛,他的故事更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挣扎求存的写照。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