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思想中国

思想中国

作者: 贺桂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4

价格: 43.00元

ISBN: 9787218092690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贺桂梅,祖籍湖南,1970年生于湖北。198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求学10年,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史、思想史研究和当代中国文化批评。已出版专著《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历史与现实之间》、《“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等,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作者的15篇论文,2篇之外,其余均写作和发表于2008—2012年。中心内容是从思想史、文学史与文化研究的角度,在批判性的当代视野中,考察有关“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问题的不同侧面。全书分四辑:第一辑《“打开”80年代知识体制》,是对新时期文学与知识体制的重新解读;第二辑 《50—70年代文学的意义》,力图探寻重新进入1950—1970年代文学实践的更“客观”的路径;第三辑《新世纪文化的“中国故事”》,分析大众文化与思想两个领域的“中国”叙事;第四辑《思想者肖像》,读解当代6位学人,其间可见作者思考当代中国问题的思想谱系。书名定为《思想中国》,一方面突出作者近年研究的两个主题词——“思想”与“中国”,同时也通过将“思想”一词动词化,强调一种持续的思考状态。

目录:

第一辑 “打开”80年代知识体制 “新时期”、“五四”传统与“现代化范式”的耦合 “叠印着(古代与现代)两个中国”:“寻根”思潮重读 打开60年的“原点”:重返80年代文学 第二辑 50—70年代文学的意义 革命与“乡愁”——《红旗谱》与“民族形式”建构 “金光”与“魅影”之外的文学世界——重读浩然 50—70年代诗歌的“四板块”与“重写诗歌史” 第三辑 新世纪文化的“中国故事” “文化自觉”与知识界的“中国”叙述 看“中国”——电影大片的国际化运作与国族叙事 《孔子》:暧昧的遭遇战 第四辑 思想者肖像 文学史研究的文学性与当代性——读解洪子诚 “没有屋顶的房间”——读解戴锦华 “从晚清说起”——读解陈平原的学术史研究 作为方法与政治的整体观——读解汪晖的“中国问题”论 危机意识与知识分子主体的重建——读解王晓明 激活历史经验与学术知识的力量——解读刘复生 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