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

现场的角力

现场的角力

作者: 杨庆祥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1-30

价格: 25.00元

ISBN: 9787222112346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杨庆祥,1980年生。文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首批客座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出版有著作《“重写”的限度》《文学史的多重面孔》《分裂的想象》等,编著《文学史的潜力》《重读路遥》《中国新诗百年大典》(80后卷)等。曾获《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2007年)、《人民文学》年度青年批评家奖(2011年)、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新人提名(2011年)。 同时从事诗歌写作,出版有诗集《在边缘上行走》《虚语》。曾获《诗歌月刊》全国探索诗大赛一等奖(2001年)、中国80后诗歌十年成就奖(2011年)。

内容简介:

杨庆祥编著的《现场的角力》共有三辑组成,从不同的写作角度入手对当代文学的整体流变进行了辩证的论述。在第一辑中,杨庆祥先生立足文学批评的本质,重点从文学批评的根本标准及什么是好的批评两个方面出发,对当下中国的文化主体和文化症候进行了论述。在第二辑的书稿中,作者从当代文学具体作家作品入手,将路遥、贾平凹、蒋一谈、徐小斌、劳马、张悦然、韩寒、郭敬明、马小淘等当代文学中的代表性力量进行了探讨式的评论,由作家作品出发对当代文学整体的旧知与新变进行思考。接下来的第三辑部分,是在继承第二辑写作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当代文学中作者本人较为欣赏的诗人创作和诗歌作品进行的论述。

目录:

总序 陈思和 辑一 建立根本的评价标准 批评的黄金时代来临了吗? 批评的“无效”与“有效” 批评的“写什么”与“怎么写” 什么是好的批评 分裂的想象和建构的可能——当下中国的文化主体和文化症候 辑二 阅读路遥:经验和差异 读《小团圆》 重返小说写作的“历史现场” 为了一种更有效的写作——2011年短篇小说概述 历史意识、当下感与长篇叙事——2011年四部长篇读后感 “碎写”历史,一片虚无——读贾平凹的《古炉》 男人们,请不要再打扰女人——细读蒋一谈的《栖》 写作是最好的礼物——读徐小斌的短篇小说 现实主义的“变”与“不变”——读劳马的《哎嗨哟》 红尘一去千万里——读《女同志》 从小资产阶级梦中惊醒——从张悦然的《家》谈起 “孤独”的社会学和病理学——张悦然的《好事近》及“80后”的美学取向 抵抗的假面——关于韩寒的一点思考 郭敬明的成功与失败 日常书写的直接性——读马小淘的小说 读《六人晚餐》和《段逸兴的一家》 听!写作生长的声音——“80后小辑”编者按 杂志书:新希望、新挑战 辑三 新世纪诗歌写作的几个问题 回到现场的精神角力——新世纪“80后”诗歌的美学倾向 “在天空中凝结成一个全体”——《凤凰》的风景发现和历史辩证法 在自然和肉身之间——关于李少君的诗歌 虚构的肉体、词语和抒情——关于陈陟云的《新十四行:前世今生》(第一至五章) 松树下,红尘中——读周瑟瑟的《松树下》 欲望之实和注解之空——关于安琪的《新十四节》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