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刀锋

刀锋

作者: [英]威廉·萨姆塞特·毛姆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1-1

价格: 35.00元

ISBN: 9787567542945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威廉·萨姆塞特·毛姆 (1874.1.25-1965.12.15)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十岁之前都住在法国巴黎,因父母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叔叔抚养。 毛姆先后就读于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和因身材矮小、严重口吃遭受歧视的学生时代,在毛姆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也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2年进入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学医使他学会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来剖视人生和社会。他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莉莎》(1897),正是根据他从医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写成的,从此弃医从文。 接下来的几年,毛姆写了若干部小说,但是没有一部能够“使泰晤士河起火”,遂转向戏剧创作,获得成功,成了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代表剧作《弗雷德里克夫人》(1907),连续上演达一年之久。 在事业如日中天时他决定暂时中断戏剧创作,用两年时间潜心写作酝酿已久的小说《人性的枷锁》(1915)。1919年发表的《月亮与六便士》更加巩固了他作为小说家的地位。 为了收集素材,毛姆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因此不少作品有浓郁的异国情调。1920年毛姆到了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面纱》(1925)。 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期,是毛姆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代表作有刻画当时文坛上可笑可鄙的现象的《寻欢作乐》(1930)和充满异国情调的短篇集《叶之震颤》(1921)等。 第二次大战期间,毛姆到了美国。1944年发表长篇小说《刀锋》。此后,他回到早年定居的法国里维埃拉,直至1965年溘然长逝。

内容简介:

1944年,在二战的硝烟中,《刀锋》出现在饱受战争煎熬的读者面前。实际上,本书的写作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作者在美国游历时写就的。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青年莱雷为好友在战争中猝然死亡,而开始向自己的内心展开深刻的追问:既然世间有善,为何恶亦相生?战后,拉里在故乡感受着美国建设一个“宏伟而繁荣的时代”的热潮,却难以置身其间。他执拗地要寻求心中那个让他难以割舍的疑问。他在书籍中发掘,在静思中梳理。为此,他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热情,甚至解除了与恋人伊莎贝尔的婚约。之后远遁法国,再后,开始周游世界。在印度,他从东方的《奥义书》踏上了心灵自我完善之路。

目录:

代序:刀锋上的行者——郭勇键 正文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19 05:56:28
书香世家发表
《刀锋》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它讲述了美国青年拉里在经历了一战的残酷洗礼后,开始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深刻的反思。作者毛姆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拉里从一个满怀理想的热血青年,逐渐转变为一个追寻内心的精神探索者。书中对战争、人性、宗教等宏大命题的探讨发人深省,值得反复品味。
2024-06-19 05:56:28
爱读书的猫发表
《刀锋》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以一战后的背景,讲述了拉里寻找人生意义的故事。拉里的经历让我感同身受,他质疑战争的意义,追寻内心的平静。作者毛姆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拉里的彷徨与挣扎。书中的哲理性和思辨性很强,值得细细琢磨。
2024-06-19 05:56:28
大白兔发表
《刀锋》是一本让我震撼的书。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战争、爱情、信仰的故事,主人公拉里的经历发人深省。作者毛姆的文笔流畅优美,人物个性鲜明,故事引人入胜。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如何才能活得有价值。
2024-06-19 05:56:28
书虫少女发表
《刀锋》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故事设定在战后时期,讲述了拉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拉里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他让我思考战争的残酷,以及我们如何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作者毛姆对人物的刻画非常成功,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拉里的内心世界。
2024-06-19 05:56:28
文艺青年发表
《刀锋》是一本哲学意味浓厚的书,讲述了拉里在经历战争后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作者毛姆通过拉里的经历,探讨了善恶、信仰、自由意志等永恒的主题。小说中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让人印象深刻,值得反复回味。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