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

心灵、自我与社会

心灵、自我与社会

作者: [美] 乔治·H. 米德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5

价格: 39.00

ISBN: 9787532736362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米德是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本书展现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是他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米德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社会心理学及相关哲学流派的研究主题。

目录:

编者序言 编者导言 第一篇 社会行为主义的观点 1. 社会心理学与行为主义 2. 态度在行为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3. 姿态在行为主义研究中的意义 4. 平行论在心理学中的兴起 5. 平行论与“意识“的歧义性 6. 行为主义的纲领 第二篇 心灵 7. 冯特与姿态这个概念 8. 模仿以及语言的起源 9. 有声的姿态与表意的符号 10. 思想、交流和表意的符号 11. 意义 12. 普遍性 13. 反思智能的本质 14. 行为主义、华生主义与反思 15. 行为主义与心理学平行论 16. 心灵与符号 17. 心灵与反应及环境的关系 第三篇 自我 18. 自我与有机体 19. 自我产生的背景 20. 玩耍、游戏、泛化的他人 21. 自我与主体 22. “主我”与“客我” 23. 社会态度与物理世界 24. 作为社会过程之个体输入的心灵 25. 作为自我的两个方面的“主我”与“客我” 26. 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的实现 27. “客我“与“主我“的贡献 28. 突现的自我的社会创造力 29. 个人主义自我理论与社会自我理论的对比 第四篇 社会 30. 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与昆虫 31. 人类社会的基础:人与脊椎动物 32. 有机体、共同体与环境 33. 思想与交流的社会基础及功能 34. 共同体与制度 35. “主我”与“客我”在社会活动中的融合 36. 民主与社会中的普遍性 37. 对宗教态度和经济态度的进一步思考 38. 同情的本质 39. 冲突与整合 40. 人格与理性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 41. 理想社会发展中的障碍与前景 42. 概要与结论 补充论文 1. 意象在行动中的作用 2. 生物学个体 3. 自我与反思过程 4. 伦理学片断 乔治・赫伯特・米德著作表 译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19 00:11:49
思绪纷飞发表
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之作,《心灵、自我与社会》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米德以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语言,剖析了社会互动如何塑造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书中对于符号意义、语言和自我意识的论述,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对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06-19 00:11:49
笔尖生花发表
米德的思想洞见穿越了时间,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中熠熠生辉。他将社会互动视为心灵和自我发展的沃土,颠覆了传统的个人主义观念。书中对于角色扮演、自我反思和社会规范的论述,极具启发性,为理解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变迁提供了独到的视角。
2024-06-19 00:11:49
云中漫步发表
《心灵、自我与社会》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带领读者踏上探索自我与社会的迷人旅程。米德以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符号互动在社会建构中的核心作用,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文化对个体塑造的影响。本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值得反复研读和思考。
2024-06-19 00:11:49
雅文斋主发表
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是一部伟大的思想杰作,其影响力至今仍绵延不绝。书中对于自我的社会建构、概括化他人和符号互动等概念的阐述,为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米德的理论体系不仅奠定了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也对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20世纪思想史上的不朽之作。
2024-06-19 00:11:49
硕果累累发表
《心灵、自我与社会》是一本穿越时空的经典之作,为理解社会心理学的本质提供了宝贵的 insights。米德将象征互动作为社会互动和自我建构的关键,开启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全新认识。书中对于社会规范、符号意义和社会化的深刻分析,为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值得反复研读和深思。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