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

古文辞类纂

古文辞类纂

作者: 姚鼐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

价格: 37.30

ISBN: 9787532522941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祖籍在今牛集乡姚王集,其十世祖姚之兰始迁居桐城城里。鼐幼嗜学,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表现出非凡的天资。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3年以后,散馆改主事,分属兵部;旋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后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和刑部广东司郎中等职。乾隆三十八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此职本应翰林方可充任,独鼐与休宁戴东源、兴化伍大椿、歙县程晋芳等8人破格当选。《四库全书》成,鼐乞养归里,不入仕途,时年44岁。大学士于敏中、梁国治先后动以高官厚禄,均被辞却。  自乾隆四十二年起,姚鼐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致力于教育,因而他的弟子遍及南方各省。其中最著名的有本邑的方东树、刘开、李宗传、方绩、姚莹;上元梅宗亮、管同;宜兴吴德旋;阳湖李兆洛;娄县姚椿;新城鲁九皋和他的外甥陈用光等。这些学生都是笃守师说,遵桐城家法的文人,对桐城派的传播作用甚大。桐城派古文之传,自方苞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同邑刘大櫆继之益振,传至姚鼐则集大成。因此有“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之说。历城周书昌说:“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含今枞阳县境)乎!” 姚鼐与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并成为“桐城三祖”。其在继方、刘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提倡文章要“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所谓“义理”就是程朱理学;“考证”就是对古代文献、文义、字句的考据;“辞章”就是写文章要讲求文采。这些主张充实了散文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在美学上,提出用 “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阳刚”僦是豪放,“阴柔"就 是婉约。两大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就产生出多样的风格。 同时,又发展了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八要。学习古人,初步是掌握形式(格、律、声、色),进而是重视精神(神、理、气、味),才能达到高的境界。桐城派古文到了姚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姚鼐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古文辞类纂》风行一时,有力地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鼐对传统文论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提出富有创见性的“阴阳刚柔说”,这对我国古代散文审美理论和风格特征是一次重大突破。他认为,“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文章阴阳刚柔的变化,乃是作者性格、气质、品德的表现。鼐在发展前辈的文学思想上,用阴阳刚柔这个哲学概念来解释文章风格的来源和散文的风格特点,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姚鼐以宋儒之学为治学之本,故指斥考据的汉学家为舍本逐末;但他也不废弃汉儒治经之长。姚鼐“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于道德,而探源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词近于方,理深于刘”(《清史稿·文苑·姚鼐传》)。其为文“以神、韵为宗”(方宗诚《桐城文录序》),形成一种迂徐深婉,一唱三叹,而又耐人寻味,意蕴无穷的风格。近代学者章太炎谓之“谨”,刘师培称之“丰韵”,都是对其文风的富于韵味、言简意丰的高度评价。姚鼐的诗歌早年模仿明“七子”学唐诗,晚年兼取宋人,格意俱高,在当时俨然为一大家,故后人称“惜抱诗精深博大,足为正宗”(程秉剑《国朝名人集题词》)。姚鼐的书法造诣很深,包世臣推邓石如、刘石庵及姚鼐为清代书法之冠,将姚鼐的行草书列为妙品,故姚鼐非独特文美,其翰墨亦为世重。鼐著有《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老子章义》1卷、《庄子章义》10卷、《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诗集》10卷、《法帖题跋》1卷、《笔记》10卷、《书录》4卷、《尺牍》10卷、《古文辞类纂》75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嘉庆十五年 (1810年),姚鼐卒于南京钟山书院,时年85岁。嘉庆二十四年,与元配夫人张氏合葬于牛集乡阮贩村铁门口。今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登泰山记》是姚鼐的代表作,主要描绘泰山风雪初霁的壮丽景色。写作特点:首先是以时间为顺序,以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了作者游泰山的历程和所见到的景色,剪裁得体,详略分明。桐城派主张的“雅洁"和反对“冗辞”,从这里可见一斑。

内容简介:

中国古文总集。编者清代姚鼐。此集是桐城派散文观点的代表选本,一度颇为流行。所选文章以唐宋八大家作品为主,其前后亦选有各朝代知名作家的文章。全书文体分类达13种,收作品700多篇,共74卷 。其卷首的《序目》简要叙述了各类文体的源流及特点。成书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嘉庆时康绍庸刊刻初稿本,附有姚氏评语及圈点。1923年上海广益书局刊 行了徐斯 异等人编撰的《 评点笺 注古文辞类纂》。清末王先谦、黎庶昌都先后编有《续古文辞类纂 》,分别为34卷、28卷。

目录:

null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2 13:21:41
风轻云淡发表
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堪称古文爱好者的必备宝典。其收录了唐宋八大家等名家佳作,分类清晰,文体多样,篇目繁多,内容丰富。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研究者,都能从这本经典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尤其是其卷首的《序目》,简要叙述了各类文体的源流及特点,堪称学习古文的良师益友。
2024-05-02 13:21:41
书香雅韵发表
《古文辞类纂》在古文学习界享有盛誉,汇集了近千篇古文佳作,其编选标准严谨,以唐宋八大家为核心,兼顾各朝知名作家,文体涵盖广泛,风格各异,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姚鼐在书中的评语和圈点,更是点睛之笔,充分体现了桐城派的散文观点,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2024-05-02 13:21:41
博览群书发表
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以其精辟的编选、全面的内容和清晰的结构,成为古文学习中的经典之作。该书以唐宋八大家为中心,收集了各朝代的名家文章,涵盖了序、跋、表、传、记、论等多种文体,收录之作篇幅适中,涵盖广泛,便于读者系统学习古文写作技巧。
2024-05-02 13:21:41
文笔流觞发表
《古文辞类纂》不愧为古文爱好者的必读书。姚鼐精心选编的700余篇名作,从先秦两汉到明清,跨越千年的时光,展示了古文发展的脉络和风貌。书中附有姚氏详尽的评点和圈点,深入浅出,既能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深意,又能领略桐城派的精髓。
2024-05-02 13:21:41
学海无涯发表
《古文辞类纂》堪称一部古文百科全书,其收录的作品之丰富、分类之细致、评点之精辟,令人赞叹不已。姚鼐以桐城派散文观点为主导,精选了唐宋八大家等名家佳作,并对每篇作品进行分类和评点,不仅有助于读者开拓视野,还能深入理解古文的写作手法。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