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

作者: 野村浩一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1

价格: 18.80元

ISBN: 9787801092212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内容简介:

本丛书精选海外学界研究中国问题专著,作者大都从中外文化比较的广阔视野出发,对史料具有充分的掌握和独到的分析,其视角敏锐、新颖,虽为一家之言,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更深入地认识、了解、研究中国,本丛书值得一读。 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部 第一章 近代日本国民的使命观,其诸类型及特质――大隈重信、内村�三、北一辉 一 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二 日英同盟和大隈的东西文明融合论 三 内村钅监三 四 北一辉 五 结 语 第二章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大陆问题”的构想 及其实态 一 问题之所在 二 国权主义空想家――以内田良平为中心 三 支那学者内藤湖南世界里的“中国” 四 开放性的中国认识――吉野作造 五 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洞察――北一辉的眼睛 六 大正知识分子周围的“中国” 七 社会主义者与中国革命运动 八 尾 声 第二部 第一章 走向亚洲的航踪――宫崎滔天的思想和行动 一 问题的所在――滔天的悔恨 二 宫崎家的人――混沌的能量 三 滔天的出发――前进与诀别 四 世界革命与社会革命 五 对近代文明的控诉 六 滔天的“欣慕”与“悔恨” 七 从辛亥革命到大正时代 八 愤怒与警告 九 “支那革命”与日本的改造 十 日本的改造与民藏的轨迹――日中两国的关 系性构造 十一 情念的亢进――亚细亚主义与翻译社会主义 十二 滔天的回归 第二章 尾崎秀实与中国 一 序 言 二 中国研究的方法论 三 日中全面战争的爆发――亚细亚与日本的构想 四 日中关系的夹缝之间――日本、中国、世界 第三章 橘朴――亚细亚主义的彷徨 一 序 言 二 问题的所在――橘朴与中国 三 走向中国研究――来自民众世界的观点 四 从“中国社会论”到“中国革命论” 五 对“国民革命”动态的分析――其高涨与结论 六 “国民革命”的冲击 七 “方向转换”――向亚细亚主义的转折 八 “日中战争”――光与影 九 亚细亚主义的彷徨与寿终――代结尾 后记 译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5-02 16:40:47
知竹发表
野村浩一先生不愧是日本中国学研究的泰斗,这本书视野宏阔,对近代日本中国认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解读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日本知识分子对中国民族主义洞察的分析,值得中国学界深思。
2024-05-02 16:40:47
晓风发表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这本书深入剖析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对中国形成的各种认识,这些认识既有深刻之处,也有片面性。作者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分析,清晰地勾勒出日本知识分子中国认识的演变脉络,有助于我们理解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2024-05-02 16:40:47
无痕发表
这本书对近代日本中国认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日本对华政策的思想根源,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审视中国近代史。作者通过对日英同盟、中国民族主义、社会主义运动等问题的深入探讨,揭示了日本知识分子中国认识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2024-05-02 16:40:47
浮云发表
野村浩一先生的《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是一部值得一读的著作,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近代日本知识分子中国认识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进行了全面考察。通过对史料的细致分析,揭示了近代日本对华政策的思想基础,对中日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4-05-02 16:40:47
孤帆发表
这本书对近代日本中国认识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也启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中日关系。作者对内藤湖南、吉野作造、北一辉等人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中国认识的演变轨迹,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