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

希腊空间概念

希腊空间概念

作者: 吴国盛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

价格: 18.00元

ISBN: 9787300115733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吴国盛,1964年9月生于湖北广济(武穴)。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98)。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6-1999),199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著有《反思科学》、《让科学回归人文》、《自由的科学》、《追思自然》、《现代化之忧思》、《时间的观念》、《科学的历程》、《希腊空间概念的发展》等。

内容简介:

新版序 人大出版社决定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人文学术进行检阅,推出“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拙著忝列其中,不胜荣幸。 《希腊空间概念的发展》写于1991年,1994年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次再版,标题略做了简化,成为《希腊空间概念》。这本小书是我本人学术成长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80年代,我作为一个对时代精神非常敏感的热血青年,积极参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打破旧的观念框架,呼唤新的思想视野方面,写了不少文字,但这些文字从今天的眼光看,激情有余,学术含量不足。90年代,回归学术成为共识,我自己也从当时仍然很火的“科学与哲学论争”中退出,寻找科学思想史研究的新天地。90年代的最初几年,我主持编译了《科学思想史指南》(亦由四川教育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同时写作了这部小书。 对于立志追求科学之真相的人来说,希腊是最终的归宿。我当时对宇宙、时间、空间等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有兴趣,而且为柯瓦雷的科学革命论所深深吸引。柯瓦雷把近代科学革命归结为两大思想主题,一是宇宙(cosmos)的解体,一是空间的几何化,这启发我去研究希腊人的空间概念。通过阅读希腊哲学家的原著和当代西方哲学史家和科学史家的研究性著作,使我大吃一惊,原来希腊人并没有近代意义上的背景化和几何化的空间概念。我还注意到,在中国学术界,似乎并没有人意识到这件事情。在我写作本书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中文著作和论文研究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历史,而且通常都会提到希腊,但他们显然都没有意识到希腊空间概念与近代空间概念的根本区别,在他们的笔下,时间和空间仿佛是哲学史上一些永恒的范畴。其实我们知道,由于经历了近代科学革命,希腊-中世纪的范畴表被重新进行了筛选和组合,原本重要的范畴变得不重要,原本相对次要的范畴(比如时间和空间)成了最为基本的范畴,搞清楚这个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是理解近代思想、理解现代性的关键。本书为深入探讨这个话题做了一点准备。 时间过去了快二十年。这本小书由于主题专门、篇幅不大、发行量小,似乎不像我的其它著作那样有比较大一些的影响,但它却是我最为珍爱的著作。感谢策划编辑李艳辉博士独具慧眼,使这本科学思想史方面的处女之作得以再版。感谢责任编辑胡明峰博士的精心审读。除个别字词和标点符号方面的改动外,正文仍保持原貌。按照丛书的统一体例,正文之后补充了后来发表的几篇相关论文做为附录,供读者参考。是为序。

目录:

原版序第一章 引言第二章 米利都学派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球状宇宙、嘘气与虚空第三章 爱利亚学派、阿那克萨哥拉与恩培多克勒:虚空与处所第四章 早期原子论者:虚空第五章 高尔吉亚与阿尔基塔:处所第六章 柏拉图:作为接受者的处所第七章 亚里士多德:处所、虚空与有限宇宙第八章 欧几里得:几何空间第九章 塞奥弗拉斯特:处所第十章 伊壁鸠鲁:虚空第十一章 斯多亚学派:虚空与处所第十二章 新柏拉图学派:向近代空间概念转变参考文献附录一 我的科学思想史研究附录二 米利都自然哲学的宇宙论阐释附录三 论宇宙的有限无限附录四 自然哲学的复兴附录五 自然的发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