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

中国社会转型

中国社会转型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1

价格: 35.00元

ISBN: 9787300168982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方文 男,汉族,1966年生,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心理学方向和宗教社会学方向博士生导师。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并兼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2010-2014)和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和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6年和2011年)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0年、2003年和200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和《心理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出版专著《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和《社会行动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并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共10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主要研究领域: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范式、群体过程和群际过程、宗教群体。

目录:

第一篇 转型心理学:理论脉络和关键议题 第一章 中国社会转型:现代性语境 一、导言 二、范式转换 三、与帕森斯的系统理论之简要比较 四、社会系统论视野下的社会与个人 五、社会系统论视野下实质议题的讨论:以风险社会为例 六、社会系统论:新自由主义的社会学理论? 七、对功能分化和自我指涉系统的坚执之批评 八、结语:理论之用 第二章 微观社会学的当代图景:以“库利一米德奖”为线索 一、“库利一米德奖”:终生成就奖 二、符号互动论框架 三、社会交换论框架 四、《最后的晚餐》——当代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图示 第三章 期望状态与地位等级秩序的维持 一、地位分化的表象 二、地位差异的缘由——期望 三、期望生成的过程与特点 四、对地位分化源头的再挖掘 五、地位等级秩序的自我维持 六、评价与展望 第四章 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理论范式 一、1967年:透视当代社会心理学的时间线索 二、统一的学科概念框架的建构:解释水平 三、当代社会心理学的主宰范式 四、文化自觉的阶梯 第五章 具身认知语境中的身体话语 一、西美尔的风情心理学 二、身体的凸显 三、作为话语因子的身体 四、风情话语 五、结语:孤独与超越 第六章 群体实体性:进展和反思 一、导言 二、实体性概念解析 三、实体性的感知线索 四、实体性的感知主体 五、实体性感知的功能与影响——相关社会心理学议题 六、结论与展望 第七章 政治体中的信徒一公民困境 一、导论 二、何为宗教徒? 三、宗教徒何为? 四、如何区分宗教徒的圣俗生活? 第二篇 转型心理学:多元群体研究 第八章 社会转型中的群体分类和评价 一、问题缘起 二、试验性调查及其发现 三、正式调查及其发现 四、研究总结 第九章 区分性的群际情感与行为——以偏差地图为例 一、研究背景 二、群际情感和行为的类型区分 三、问卷调查及其发现 四、对降低偏见的启示 第十章 部分群体资格:以高校学生入党经历为例 一、导论: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文献评论 三、概念界定及研究设计 四、部分群体资格的构造及合法性基础 五、部分群体资格的获得过程 六、结论与讨论 第十一章 找回“面子”:下岗失业工人的自尊维持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方法介绍 三、群际层面的自尊维持 四、群体内层面的自尊维持 五、人际层面的自尊维持 六、结论与讨论 第十二章 业主认同的建构和强化——以B市L2小区维权运动为线索 一、导论 二、相关文献评论:业主维权和社会认同视角 三、业主范畴的产生及业主认同的形成 四、维权事件与群体认同增强结语转型心理学的兴起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转型:社会心理学的机遇和挑战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心理学:概要评论 三、转型心理学的核心构念:群体资格 四、转型心理学的一些紧迫议题 五、未竞的结语:迈向转型心理学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