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

作者简介:
杨 斌 先生 著有《有料》、《汉字管理智慧》、《职业经理的革命》、《中国企业运作机制设计》等书籍。 相呈咨询总经理,英途集团副总裁、合伙人,职协副会长。 用十年,从基层攀爬到职业路线顶端,由职业人转型为事业合伙人,是干出来的职场导师。 用十年,耕耘企业管理,历经企业发展的各阶段,提炼实战经验,是实战型的企业管理专家! 接下来…… 将以全新的商业模式问鼎中国的企业教育咨询行业!
内容简介:
想成为有料的说话者,要做到“三要”。 一要腹中“有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腹中空空,怎能倒料?只有腹中有料,才能口吐“黄金”。技术很重要,艺术亦是锦上添花,但料贯彻说话的始终,是说话的根本。料不足,就是在水碗里做文章,倒来倒去就那点东西。料足,就是在大海里做文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所以,花了近一半的篇章来阐述如何做到有料,即“取料”,是为本书的第一篇。这是有料说话的内功篇。 二要有技巧地“倒料”: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果茶壶煮饺子——有料倒不出,资源白白浪费,烂在肚子里成为死料。有料只是有料说话的前提条件,有技巧地把料倒出来,也是有料说话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通过对日常说话习惯的分析,对众多精彩说话的研究,发现里面有章可循,把这些规律进行总结和概括,提炼出说话的模型和说话的技巧体系,是为本书的第二篇“倒料”。这是有料说话的技术篇。 三要有倒料的“艺术”:料倒得出来,不算本事。把料倒得巧,倒得妙,这才是能耐。无技不成艺,只技不是艺。有艺术地倒料是有料说话的上乘境界。要把料倒上档次,需要艺术手法,是为本书的第三篇“加料”。这是有料说话的艺术篇。 这本书区别于其他同类书之处在于:它不仅解决“表”的问题,更解决“本”的问题,是一本系统解决如何有料说话的革命性秘籍。
目录:
第一篇 取料 第一章 有字之书取料--开口如有神 普京:我的口才是读出来的 书中有料 不同书本不同料 不是书无料,是不会取和用 书中取料之法 打通书中各料的脉络 书中取料贵在取活 随时随处可读书取料 第二章 无字之书取料--亦得惊人妙语 刘邦:"不学无术",却口出妙语 什么是无字之书 读无字之书,亦得惊人妙语 读事理 读形势 读人性 读谋略 第三章 民间取料--语接地气 罗斯福:民间取料,巧堵名嘴口 民间藏料,说话可取 民间琐事的料 民间段子的料 民间艺术的料 民间故事的料 民间俗语的料 第四章 游历取料--四海尽在言中 毛泽东:游历取料,口出妙语 游历与旅游的区别 游历天下,言之不尽 游历山水 游历名胜古迹 领悟风土人情 第五章 总结取料--脱口而出 郭嘉:总结"十胜十败"定乾坤 脱口而出源自总结 事事总结,时时总结 多渠道总结 总结模式 总结收口重在提炼 总结贵在一针见血 第六章 五料融合--方有高论 曹植:料的融合,《七步诗》救命 五料皆取,方有高论 五料融合,悟出妙语 料的整理和升级 第二篇 倒料 第七章 语流模式--说话的模型 "模"的力量,说话可借用 语流模型 明确主题 锁定视角 视角要绝妙 开库取料 理出语脉 语料衔接 语料的硬衔接 语料的软衔接 插话 第八章 起语章法--说话的入口 凌峰设计开场白,博得满堂彩 起语的功能 直接破题 借景发挥 借话入题 互动切题 故事导入 出奇制胜 自嘲开路 第九章 结语套路--说话的收口 丘吉尔首相就职演说,结尾这样收口 收口的作用 收口模式 故事收口 呼吁收口 名言收口 诗词收口 对联收口 第十章 语流形态--语言的变化 语言没有色彩,大学教授比不过蓝领工人 叙述形态 陈述形态 描述形态 评述形态 第十一章 说理手法--说服的技巧 宋玉用说理技巧,反唇相讥登徒子好色 事例说理 对比说理 比证说理 引用说理 故事说理 第十二章 语体风格--语言的格调 秀才语体不对,吓走卖柴人 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的特点 合金语体 第三篇 加料 第十三章 挖掘汉字之料--汉字的妙用 毛泽东挖掘汉字之料,巧妙回答提问 艺术地倒料需挖掘汉字之美 谐音手法 押韵手法 拆字手法 数字手法 同字换位手法 同字词组手法 周匝手法 新词手法 第十四章 口语修辞艺术--语言的化妆 惠子用修辞艺术说事 艺术地倒料需要给语言化妆 顶针修辞 排比修辞 仿拟修辞 曲解修辞 层递修辞 数称修辞 衬跌修辞 算式修辞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