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

中国哲学史(上下)

中国哲学史(上下)

作者: 冯友兰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价格: 80.00元

ISBN: 9787229012632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28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内容简介:

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全书分为上、下册。第一篇是子学时代,第二篇为经学时代。从孔子到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到康有为为经学时代。子学时代主要介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学说,经学时代则记述了从汉代到晚清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 取材严谨,持论精确 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 矫傅会之恶习,具了解之同情 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 ——陈寅恪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冯友兰

目录:

《中国哲学史上》自序一自序二自序三第一篇 子学时代第一章 绪论 一、哲学之内容 二、哲学之方法 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 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 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 六、哲学之统一 七、哲学与哲学家 八、历史与哲学史 九、历史与写的历史 十、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 十一、历史是进步的 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第二章 泛论子学时代 一、子学时代之开始 二、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 三、子学时代之终结 四、古代大过渡时期之终结 五、古代著述体裁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 一、鬼神 二、术数 三、天 四、一部分人较开明之思想 五、人之发现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一、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二、孔子对于传统的制度及信仰之态度 三、正名主义 四、孔子以述为作 五、直、仁、忠、恕 六、义利及性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一、关于墨子之考证 二、《经》、《经说》及《大取》、《小取》六篇之时代 三、墨者为一有组织之团体 四、墨子哲学为功利主义 五、何为人民之大利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第七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第九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第十章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第十一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第十三章 韩非及其他法家第十四章 秦汉之际之儒家第十五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中国哲学史上下》第二篇 经学时代第一章 泛论经学时代第二章 董仲舒与今文经学第三章 两汉之际谶纬及象数之学第四章 古文经学与扬雄、王充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学(上)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学(下)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学及当时人对于佛学之争论第八章 隋唐之佛学(上)第九章 隋唐之佛学(下)第十章 道学之初兴及道学中“二氏”之成分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节第十二章 张横渠及二程第十三章 朱子第十四章 陆象山、王阳明及明代之心学第十五章 清代道学之继续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经学附录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17 22:09:35
书虫小敏发表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鸿篇巨制,冯友兰大师之笔,堪称一部中国哲学的百科全书。自先秦子学到两汉经学,纵贯数千年,梳理脉络清晰,论述精辟透彻。全书以西方的哲学观念解析中国哲学,既反映了东西方思想的交汇,又凸显了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对于研究中国哲学,本书无疑是一本必备经典之作。
2024-06-17 22:09:35
哲学之光发表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理解中国哲学不可不读的一部著作。全书史料丰富,考证严谨,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中国哲学各个时期的主要思想。作者结合西方哲学的视角,对中国哲学进行了独到的解读,既有学术上的严谨,又有思想上的启迪。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哲学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之选。
2024-06-17 22:09:35
思辨行者发表
《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先生毕生心血的结晶。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讲述子学时代,下册讲述经学时代。冯先生以精湛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系统梳理了中国自先秦至晚清的哲学思想发展脉络。全书语言清晰流畅,论证严谨有力,是研究中国哲学必备的典籍。
2024-06-17 22:09:35
读书会会长发表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开创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时代。全书以现代学术规范为基础,融会贯通中西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冯先生的论证缜密、分析透彻,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哲学的精华,为后世学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06-17 22:09:35
古今之悟发表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冯友兰大师一生精力所系,为中国哲学的研究树立了典范。全书以先秦子学和两汉经学为两大主线,详尽阐述了中国哲学的思想脉络和演变过程。冯友兰先生以其深厚的中国哲学功底和开阔的思想视野,将中西哲学融会贯通,既彰显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又展现了其与世界哲学的同异之处,堪称一部不可多得的哲学巨著。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