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

47楼207

47楼207

作者: 孔庆东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价格: 36.80元

ISBN: 9787229013028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孔庆东,人称“北大醉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坛主,新浪文化博客首席博主。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曾被评为“北大十佳教师”之首。 十余年来,孔庆东博士先后写出当下中国罕见的酣畅淋漓、嬉笑怒骂的痛快文字,为当今影响最大的思想者之一。其《47楼207》、《笑书神侠》、《千夫所指》、《空山疯语》、《口号万岁》、《四十不坏》等书一直畅销不衰。

内容简介:

《47楼207》以描写大学生活的《47楼207》开篇,以描写高中生活的《遥远的高三·八》压卷,一以贯之的是幽默,可谓是“凤头”和“豹尾”,全须全尾描画出上世纪80年代自然而率性的学生生活;荒诞的历史小传《风流大寻呼》,挣扎着向人们展示着人性的丑陋与卑劣;《高考制度之我见》、《(灵魂工作者还能逮着老鼠吗?》、《躁热的美神执著》等充满忿忿不平的呐喊,呼吁人们去体味现世,回溯历史。 作者理性而又敏感地思索着人生、关注着世态,荒诞中肩着责任,幽默中透着冷峻,充满智慧的侠气,读之酣畅淋漓,过瘾至极。

目录:

第一辑 野腔无调 47楼207 北大情事 四院诗社成立宣言 燕园梦录 风流大寻呼 看月 咋教育孩子 腐败的旧体诗 厨师与餐师 燕园血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新加坡印象 第二辑 指鹿为马 蔡元培的矛盾 庄严的荒诞 栾平的悲剧 生命失败的微妙 第三种人的杂音 大雅不是俗 也有风雅也有俗 也无风雅也无俗 无我之根 王瑶先生学术精神的启发 文学中的痞子 易子而食与易子而仕 第三辑 华山混剑 金庸的雅文学意义 《连城诀》回评 金庸小说的文化品位 金庸小说的民族意识 武侠讲座弁言 恭贺钱理群老师六十寿辰 老钱的灯 侠之大者,钱理群 混元霹雳手——游侠张颐武 假如没有电视 玄学与科学 二森之死 恐怖不是战斗 “五四”何罪? 第四辑 艺苑走笔 阿Q的革命 毛泽东诗词中的君王意识 分配狂想曲 黄黑红 蓬山此去无多路 重读《顽主》 猛士如云唱大风 学贯中西和以中贯西 浪子笔下的浪子 躁热的美神执著 闲话《启明星》 你别无选择吗? 日暖长虹落 纯洁的生命诗篇 乡土文学的失落情结 第五辑 道貌岸然 高考制度之我见 不识菜谱为哪般 灵魂工作者还能逮着老鼠吗? 知识还在,力量呢? 老与魂 不要蒙住学生的眼睛 我的健身法 赈灾岂止在捐献 鲜活的恐惧 缅怀激情年代 净土红尘 一场没有句号的辩论 等待 石家庄的时间 遥远的高三·八 再版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17 10:13:46
书虫大叔发表
《47楼207》是一本风格独特的小说集,融合了幽默、荒诞和深刻的思考。孔庆东用犀利而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绘了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和高中生的青春群像。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他们的理想、迷茫、叛逆、无奈,在幽默的叙事中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读完这本书,既能会心一笑,又能引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思。
2024-06-17 10:13:46
文青小姐姐发表
《47楼207》是一本让人捧腹大笑又发人深省的作品。孔庆东笔下的世界荒诞不经,却又真实得令人心惊。他用夸张的笔法揭露人性的丑陋,用辛辣的语言讽刺社会弊端。看似荒诞的情节,却折射出深刻的现实意义,让人在笑声中反思,在反思中清醒。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书,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有了新的改变。
2024-06-17 10:13:46
思想者发表
《47楼207》是一部冷静理性的思辨之作。孔庆东以犀利的笔锋,针砭时弊,剖析社会百态。他直面现实中的矛盾与荒谬,用犀利的语言揭开社会表象下的本质。书中充满了作者对历史、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发人深思,引人共鸣。这是一本直击心灵的书,读完之后,你会感到自己的思想受到了洗礼,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清晰透彻。
2024-06-17 10:13:46
历史爱好者发表
《47楼207》中收录的《风流大寻呼》是一篇精彩的历史小传。作者以幽默的笔调,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书中的人物一个个鲜活生动,仿佛就在眼前。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也颇有新意,为我们提供了看待历史的不同视角。读完这本小传,我不仅开怀大笑,也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4-06-17 10:13:46
社会观察家发表
《47楼207》中的杂文部分,是作者对社会百态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孔庆东以其特有的敏锐视角和犀利文笔,揭露了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公与黑暗。他抨击官场腐败、教育弊端、社会冷漠,语言辛辣,却字字珠玑。读完这些文章,我不仅感到愤慨,也深受启发。作者的文字激起了我思考社会问题的热情,让我意识到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