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双相障碍防治指南

双相障碍防治指南

作者: 中华医学会 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

价格: 10.00元

ISBN: 9787811162592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内容简介:

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牵头,编写《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本《指南》现已完成的是: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老年期痴呆和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本《指南》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导建议,国际精神药物治疗规程委员会(IPAP)以及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专家也多次提出咨询建议。本《指南》的指导思想之一是: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和ADHD的发生和发展,都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的防治必须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措施。合适的精神药物治疗对上述疾病有肯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忽视也不能偏废心理社会干预。老年期痴呆虽以生物学因素为主,但在干预方面,社会心理干预仍占重要地位。本《指南》的另一指导思想是上述各类精神障碍,都呈慢性或慢性发作性过程,因而需要全病程防治。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以人为本的不同措施。本《指南》的起草委员会,包括来自全国各省市的50余名精神科临床及精神卫生预防管理的专家。老年期痴呆部分,还邀请神经科和老年科专家参与编写和审稿。在《指南》的读者主要是在第一线服务的精神卫生工作者,包括专科医师、 通科 医师、综合医院心理科医师、临床社工师以及精神卫生管理人员。

目录:

1 双相障碍的概念2 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 2.1 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概况 2.2 国内外双相障碍的防治现状 2.3 双相障碍所致的疾病负担和我们的任务3 双相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3.1 双相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3.2 双相障碍的其他危险因素 3.3 双相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4 双相障碍的临床评估与诊断分类 4.1 临床评估 4.2 双相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3 临床亚型及其临床表现形式 4.4 病程特征及预后5 双相障碍的治疗 5.1 治疗原则 5.2 治疗策略 5.3 药物治疗 5.4 电抽搐治疗 5.5 心理治疗6 双相障碍治疗规范化程序 6.1 若干说明 6.2 双相Ⅰ型的急性躁狂及混合性发作,双相Ⅱ型的轻躁狂发作 6.3 双相抑郁发作 6.4 双相快速循环发作7 特殊人群中双相障碍的处理 7.1 儿童及青少年双相障碍的处理 7.2 老年双相障碍的处理 7.3 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双相障碍的处理 7.4 双相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时的处理 7.5 双相障碍合并其他精神障碍的处理8 双相障碍的人群防治 8.1 政策和各部门的支持 8.2 人员培训 8.3 精神卫生的健康教育 8.4 社会心理干预 8.5 心理应激应对模式的指导 8.6 疾病与危险因素监测 8.7 人群防治计划的设计与评估9 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的推广和实施 9.1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中与双相障碍防治有关的目标 9.2 加强卫生部门的主导作用,协调多部门参与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9.3 广泛开展《指南》宣传和培训,提高专业人员防治重点精神疾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9.4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重点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9.5 多渠道筹集资金,共同促进《指南》推广 9.6 加强《指南》实施信息收集与评估,增强《指南》的指导性附录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 杨氏躁狂评定量表 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 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