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

偶像的黄昏

偶像的黄昏

作者: 傅国涌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2-15

价格: 18.00

ISBN: 9787535432384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傅国涌,1967年1月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毕业于温州教育学院,曾在中学任教。1999年开始写作,以历史随笔为主,在《书屋》《随笔》《读书》等10余家报刊发表100多万字。文章曾多次被转载,并入选《大学人文读本》、《2002中国年度最佳随笔》《2003中国年度最佳随笔》、《2002年中国随笔年选》、《2003年中国随笔年选》、《2002年杂文精选》、《2003年杂文精选》等。著有《金庸传》、《走近叶公超》、《笔底波澜――百年言论史的一种读法》等。

内容简介: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偶像。他可以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人、一份报纸或者一所大学,等等。 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他承载了过重的道德化精神的分量,在历史、文化与道德的场域中充满张力,并在大众传媒的合力策划中被推上历史文化的顶峰。 我们只是怀抱着一个简单的信念:时代所给予的道德光环必然得接受时代的严正评判。在这个信念下,每一个人都可以坚强地说:“我不害怕你们剥我的皮,因为那下面,都是鲜红的血肉。”……

目录:

偶像的黄昏:从金庸到“金庸酒”—一兼谈金庸与中国知识分子现代人格的难产另一个李敖张元济:力倡“中华民族的人格”“羊性”、“狼性”与心中的“鬼子”。——我看《鬼子来了》打翻的五味瓶—一中国人走近诺贝尔文学奖的历程向继东和《湘声报》“文化·沧桑”副刊——兼说影响过中国历史的副刊亵渎神圣——对两次王朔现象的一点思考“那是揭开就会流血的伤疤”吕旋是一面镜子文化的底气毋忘史家的传统一个中断的学统过去的中学原谅与忏悔“死别幽梦已茫茫”有多少书可以重读?出版界需要道德承担吗?卖书岂能不知书?学术论文“新八股”爱因斯坦怎样走近中国?诗人流年不似水那盏灯熄了何兆武的《文化漫谈》废除科举制百年祭苏珊·桑塔格的意义“不能不喜爱‘傻瓜’和‘学生腔’”“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读《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贫富之间的个人所得税和余世存关于《非常道》的对话比二0六个县无律师更重要的重要的是培育社会理性——与崔卫平对话大学生“陪读”现象的忧思大学生平均年消费超万元背后丘成桐呼唤大学生做学间的热情“高校改名热”的误区研究生失业不是偶然的“有知识、没文化”现象之忧高校学费岂能不顾国情公众为什么厚“丘”薄“杨”?“象牙塔”为何沦为“重灾区”?——从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的感慨说起“艺考热”背后的“明星梦”呼唤人的教育 ——一读《沙坪岁月——重庆南开校园回忆录》高考:莫把手段当目的“救救孩子”:教育不公成为众矢之的是谁夺走了孩子天真的童言? 金钱可以买来道德吗?“创建文明城市”能靠背诵吗?两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迷信 “县一中模式”还要行多远?语文不是脑筋急转弯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14 17:45:19
书海拾贝人发表
一口气读完了《偶像的黄昏》,作者傅国涌以犀利的笔触,剖析了时代文化偶像的神话。书中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例子,展示出这些偶像在道德和文化上的负面影响。傅国涌的观点尖锐,但读来发人深省,值得每一个时代的人去反思和警醒。
2024-06-14 17:45:19
沉思者发表
《偶像的黄昏》是一本颠覆性的著作。傅国涌以理性的思维和丰富的史料,对当今社会流行的偶像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指出,这些偶像往往被过度的道德化,从而掩盖了其本质上的虚伪和荒谬。这本书发人深省,促使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一直以为理所当然的事物。
2024-06-14 17:45:19
读书笔记侠发表
《偶像的黄昏》是一部思想性和学术性兼具的著作。作者傅国涌以多学科的视角,对文化偶像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他认为,文化偶像的产生和消亡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反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今社会的文化现象。
2024-06-14 17:45:19
爱书人发表
《偶像的黄昏》是一本精彩而富有启发性的书。作者傅国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代社会中文化偶像的兴衰史。他指出,这些偶像往往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这本书促使我们反思偶像的本质和作用,值得每一位关心当代文化的读者一读。
2024-06-14 17:45:19
文史爱好者发表
《偶像的黄昏》是一部重要的文化史著作。傅国涌以严谨的考证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中国近现代文化偶像的演变过程。他指出,这些偶像既反映了时代的思潮,也塑造了社会的价值观。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国近现代文化的重要材料,值得学者和普通读者深入研读。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