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言时代

内容简介:
南方都市报的评论是当下报纸评论的一面旗帜,国内外峰谷浪尖上的华人华裔时事评论名家,均在本书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热言时代——南方都市报2008年度名家评论精选》(第三辑)是南方都市报2008年度名家时事评论精选结集。《热言时代》(第一辑、第二辑)出版后,受到新闻界和读者的热烈追捧,它以众多杰出的思考和深刻的笔触,以言论的方式记录了历史。大转型期的中国,必然是众语喧哗,而本书无疑是其中最有价值、最有建设性的声音之一。
目录:
蔡定剑 要审计监督更要人民监督长平 遭逢强震,请体谅民众的信息渴求 谣言危害源自权威失信 封不住的口越来越多党国英 不该这样对待改革者丁东 司法不公的寒蝉效应丁学良 邓小平清醒理性的爱国主义傅国涌 我们这个时代为何不出大科学家?葛剑雄 国祭守法,公祭循礼,私祭合情郭巍青 公布领导的电话很重要吗? 学习张茵不戴“公共利益”的面具说话 “发红包”的学问:怎样做才对穷人好?何兵 教授家中坐,校长天上来贺卫方 “样板戏”该进的是大学课堂何三畏 政治是个良心活儿景凯旋 和平的集结号何时才会响起 贫穷不可能拥有一切 应当如何理解自由与责任雷颐 南街村何以会被树为“共产主义”样板 怎样买娃哈哈产品才爱国 汇源被收购的启示李公明 艳阳金光真或伪,兼问苍生与鬼神令狐补充 打个电话吧,别让领导太寒心 “北京交通部派下来的”怪叔叔连岳 广州精英和奥巴马一样有文化 政府不能要虎得虎梁文道 谁更虚伪,是“玉女”还是她的消费者? 一即一切的民族主义逻辑 奥巴马把梦想带回了美国林达 李志强是烈士,魏文华死了算什么? 反腐可从政治之外的制度细节入手 最无奈的是无奈刘柠 电影也是言论自由的载体刘洪波 铁道部上演“罗生门” 抱屈缘于倒霉心态龙应台 给我们一个政治家马红漫 货币政策和小长假挂钩?马光远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证监会 地方政府发债的宪政逻辑 黄光裕:无奈还是堕落?倪乐雄 安全困境下的雕虫小技秋风 现代化仅关乎治理秩序 改革不能例行公事 司法过程与群众感觉任剑涛 国家暴力是如何丧失正当性的三季稻 四川人,雄起!汶川人,挺住! 找工作,从娃娃抓起沈洪溥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十年砍柴 潇湘风拂过海峡 由大私化公的比尔·盖茨说起 由“周老虎”谈草民求富贵的风险邵燕祥 公祭勿忘那些普通死难者唐昊 省钱挨骂,现行财政体制的古怪逻辑 理想主义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唐钧 农民的土地权何时可言放弃汪永晨 没有河流的故乡王建勋 “大部制”改革:行政内部分权效果有限 揭开《劳动合同法》的“社会法”面纱王琳 为何法官会对棘手的案件避之不及王晓渔 柏杨西去,民主东来 政法大学里的“以言获罪”王则柯 观察限制火车票价格的经济学实验 地方政府可以控制物价吗?王志安 质检制度完善之路吴向宏 争论“救不救市”是一个错误 全民退税不如向全民发放子女教育津贴 金融危机之下弃守“中国制造”将犯历史错误 美国经济的衰退期可能更长五岳散人 先别说什么黑恶势力肖雪慧 替本群体代言真的天经地义?谢泳 新一轮思想解放当为思想实践 今天我们如何了解国史熊培云 封杀:权力之凶器,市民之权利 权利的贫困让所有人握手言和 如何防治“言塞湖” 世界是被“摆平”的?徐贲 官员如何学会说话鄢烈山 相信选票的力量 公平正义是警察安全的根本保障杨涛 强政府还是弱政府叶檀 宗庆后与达能之间的道德泼粪战于建嵘 警惕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袁晓明 布什才是“鞋子事件”的胜者展江 证券记者忽悠了谁? 新闻立法的社会共识正在形成章立凡 “大部制”改革,需要宪政下的民主监督张鸣 教授要把自己当人,把学生当人 民粹主义情景下官员的生存状态 为官者切不可学老母鸡张千帆 媒体可以“诽谤”官员吗? 中央地方分权要法治化赵勇 “很黄很暴力”事件的另一种解读 张平从政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封杀汤唯的理由有点滑稽周瑞金 北京奥运百日倒计时风云起落但求平常心朱健刚 志愿者元年,公民元年庄礼伟 对苏哈托的审判仍将持续 索马里问题与世界政治的转型子强 胡润百富榜,可以这样看 我们的幸福,不能只取决于风的方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