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

空虚时代

空虚时代

作者: (法)吉尔·利波维茨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5

价格: 22.80

ISBN: 9787300080499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吉尔·利波维茨基,1944年生于巴黎,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现在格勒诺布尔担任哲学教授,法国教育部计划委员会成员。著作有《空虚时代,论当代个人主义》(1983)、《蜉蝣帝国,现代社会中的时尚及其命运》(1987)、《义务的衰微,新民主时期的无痛伦理学》、《第三种女人,女性的永恒性与革命性》等。

内容简介:

伴随着个人主义历史新阶段的到来,自恋和冷漠替代了直抒胸臆的反叛,诱惑和非标准化替代了整齐划一的逻辑,普遍的幽默风格取代了堂皇的意识形态。发达的民主社会在“后现代”时期盛行着标新立异,表现为暴力的减少和衰竭,这使得我们处在一种全新的时代氛围之中。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自恋、冷漠、诱惑、空虚、幽默、暴力等一系列社会元素的分析,认为凸显在民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自由主义历史的断层,在所有的社会层面、年龄段和性别之间,普遍产生了对主体自立的渴望。这些变迁的社会元素共同成就了一种新形式的行为制约机制,它使当代个人主义追求“心理上”的洒脱、放松和趣味,但光怪陆离的生活模式却又使个体日渐地精神空虚。因循着空虚和自恋的逻辑,个性化进程对信息、性以及需求的倡导,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对本性、真诚和幽默的推崇等,一方面是“适当的”、“可行的”,另一方面是“野蛮的”、“现行的”,它造成了纪律社会的分解,却与禅性社会的布局相一致。 在大众消费时期,当代个人、社会、道德上的变迁以及一种社会化、个人化新模式的出现,与17、18世纪所建立的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生活在第二次个人主义革命时期,私有化在扩大、社会认同遭到侵蚀、政治与意识形态遭到疏远、个性特征加速不稳定化,可以说,我们的时代只有完成以上的在个人本身及日常生活方面的持续革命后才能根绝革命末日论。 先进的民主社会在发展,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按照一种新逻辑在不断地重塑,这个逻辑我们称之为个性化进程。 本书通过对自恋、冷漠、诱惑、空虚、幽默、暴力等一系列社会元素的分析,认为凸显在民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自由主义历史的断层,在所有的社会层面、年龄段和性别之间,普遍产生了对主体自立的渴望。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13 15:19:21
书香墨韵发表
《空虚时代》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代社会中个人主义的变迁,令人深受启发。作者吉尔·利波维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恋、冷漠、诱惑等社会现象,揭示了它们对个体精神的消极影响。这本书打开了我们对现代社会的新认识,值得反复品读。
2024-06-13 15:19:21
漫步云端发表
《空虚时代》是一本发人深省的著作,它以敏锐的视角洞察了后工业社会中人性的改变。作者指出,在消费主义和技术进步的冲击下,我们逐渐陷入了一种精神空虚和自我迷失的状态。这本书鞭辟入里地批判了现代社会的弊端,发人深省。
2024-06-13 15:19:21
无名小卒发表
《空虚时代》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社会学著作,但它用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阐述了个人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自恋、冷漠、诱惑等现象,揭示了它们对社会和个体带来的负面后果。这是一本值得社会学学者和普通读者共同阅读的佳作。
2024-06-13 15:19:21
心怀梦想发表
《空虚时代》是一本具有现实意义的书,它对当代社会中出现的精神危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作者认为,消费主义和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个人主义的泛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淡漠,从而产生失落感和空虚感。这本书警示我们,如果不及早重视精神世界的建设,我们将面临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
2024-06-13 15:19:21
岁月如梭发表
《空虚时代》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它带我们探索了现代社会的精神内涵。作者以大量的社会现象为佐证,论证了个人主义的兴起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本书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