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笔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苏忠,福建连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闽都文化》杂志社理事,出版专著8部。作品发表于《诗刊》《十月》《花城》《人民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北京文学》《山花》《芒种》等,部分作品多次入选年度选本。 林家卫,著名雕塑家,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游乐中国学会主席、中游协副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中卫世艺(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出版有作品集《家卫心语》、《每日一示》等著作,雕塑代表作有《建设者》《铁骨狂飙》等,八次在全国性比赛、年展中获奖。 李新永,纪晓岚研究专家,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印社社长、中国国家民俗协会副会长、中国秦文化研究会艺文委员会主任、中国语言大学客座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汉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纪晓岚纪念馆馆长、阅微草堂书画社执行院长。
内容简介:
《慢笔》呈现了一种罕见的人生感念和领悟,慢的生活,慢的境界,舒慢而悠长。与每篇散文诗的触目的刹那,如同雅俗契合于世界的瞬间,诸多美好与善意涌出,那是文字带来的感动。 当世界惊涛骇浪时,我走回内心,说禅是一枝花,其实只是走出四季,在永恒里苍茫的燃。 【内容推荐】 空灵简约 是《慢笔》的基本风格, “空灵简约”不是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是灌注到 每篇 作品 的脊髓中。文字的内涵、精神与书中作者的剪影叠印,佛的气场弥漫整部书稿,无论是日常烦忧、自然景象、故乡故人,苏忠总是能冷静淡然地观察体味,然后以举重若轻的语言缓缓道出,平静得像在诉说上个世纪的往事。语浅意遥的文字独树一帜,摇曳多姿,有着别样深邃、独特的意境,静谧而美好。 【试读部分】 《似乎弥勒佛》 南瓜花开,日子善良且肉体明媚。路途是空心的,胖胖的孩子,笑声是小心翼翼的蕊,在虚里开。 孩子落发,去了寺里,在前台。进出的善男子们都记得,孩子的笑声是一爪南瓜花开,风一吹就叮当响,春风也抽穗。 阳光大团落在山里外,南瓜花和寺院都在晒。孩子藏了很多,在布袋里,看见的人们都说在皮囊中。 没有一种笑声不弯曲。 南瓜花开,日子谢了又发,胖胖的孩子也老了,花依旧笑,胖胖的阳光眯着眼,在寺院的斜对面,隔几步昏睡的影子。 老去的孩子把用过的日子往虚里掷,手边都新的。 《后院记事》 后院,显然是凹凸的寂静,只有池塘里的几尾鱼,在丁香花的倒影里外磨刀,无声。 偶尔,云朵弯腰到水面,几个口渴的孩子在舀水。午睡的僧人刚刚醒来,鱼儿的尾巴老半天也没惊起什么。 寂静是经书里的苔痕。 此时,鱼儿明显是努力的,似乎对花的缠绕倦了,前前后后的潜泳,有时也在白云之上。 花瓣三两滑落,溅起的潮湿的涟漪,与明亮的泡沫。 僧人一言不发,绕着围墙走了圈,像根鱼骨头般兀自消失了。 一点一滴,暮色渐渐泄漏在池塘里。 ——选自《慢笔》辑一
目录:
序言:现实的底色与想象的远方 /刘波 ——论苏忠散文诗 第一:菩提 1、似乎弥勒佛 2、后院记事 3、星光落下了 4、苦行僧 5、无非 6、莲花开 7、心经 8、圆觉 9、观自在菩萨 10、朝阳的背影 11、不动如山 12、说禅 第二:钟鼓 13、灰尘里的一根针 14、夜空 15、离开的水陆码头 16、孤苏城的城 17、去往源头 18、野草的此与彼 19、悲悯 20、雪地里 21、步步后 22、安泰河里的福州 23、繁花问 24、疾驰的车上 第三:茶汤 25、家谱 26、脸记 27、水中草 28、岛上的教堂 29、乡里的秤 30、平行线 31、秋水长天 32、驿使 33、无心的飞翔 34、踏浪者 35、人们逛公园 36、善是一朵花 第四:石磨 37、村里的暮色 38、大王爷 39、日记本 40、乡村记 41、父亲的墓碑 42、回忆的外婆 43、剪月 44、喊魂 45、遗言 46、村里轶事 47、老井 48、旧渔村 49、除夕夜,寡居老人 50、在乡里 第五:芭蕉 51、到对岸去 52、空房子 53、火烧云 54、在崧山 55、一格一格的阳光 56、初遇见 57、矮小的雨 58、诵者 59、溪水的手语 60、念想 61、陌生小站 62、巢穴 63、惊春 第六:苍苔 64、或转身 65、那人的站口 66、枯萎的字迹 67、迷茫时分 68、瞎孩子 69、一把残荷 70、码头故事 71、路痴 72、暮色深 73、虫二章 第七:炉烟 74、黄果树瀑布的背后 75、雾是青山的翅膀 76、漫游记 77、走进或走出 78、转身之故 79、尖峰山 80、雨过洞庭 81、眼皮跳 82、逐山逐水,一程无心 83、京城往事 84、记忆金山寺 85、大樟溪边的土房子 86、门口的树 87、金鸡山 88、三八路 89、北漂十三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