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

国家的仪式

国家的仪式

作者: 胡志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4月

价格: 38.80元

ISBN: 9787563370276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胡志毅,男,1957年11月出生于杭州,浙江慈溪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影视艺术与新媒体系主任,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出版有《现代传播艺术——一种日常生活的仪式》、《神话与仪式:戏剧的原型阐释》、《神秘·象征·仪式:戏剧论文集》、《世界艺术史·建筑卷》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曾获得过国家教育部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国家的仪式:中国革命戏剧的文化透视》着重研究延安戏剧、建国十七年的戏剧和文革戏剧,以“国家的仪式”来透视这一时期的革命戏剧,认为延安时期的戏剧是从民间、民族发展到民族国家的仪式,从时间过渡到空间神话;建国十七年的戏剧成为“剧场国家”、国家的形象,分析了国家的神话、都市民族志、仪式的公共化等文化现象;到文革时期,“革命样板戏”成为政治乌托邦和运动修辞,进而成为政治狂欢的节日,并从神圣、身份和性别等角度进行深入的文化阐释。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延安时期的戏剧 第一章 延安的道路:民间与民族 第一节 启蒙思想与民间意识 第二节 救亡运动与“民族主义原型” 第三节 延安的道路与民族国家 第二章 民众、大众与工农兵戏剧 第一节 民众戏剧 第二节 大众化戏剧 第三节 工农兵的戏剧 第三章 民族的仪式:时间的过渡与空间的神话 第一节 时间的过渡 第二节 空间的神话 第三节 民族的仪式 第四章 戏剧的形态 第一节 话剧民族化 第二节 戏曲现代化 第三节 歌剧本土化 第二篇 建国十七年的戏剧 第五章 国家:仪式、剧场与形象 第一节 国家的仪式 第二节 “剧场国家” 第三节 国家的形象 第六章 神话、原型与意象:建国以后戏剧的召唤结构 第一节 国家的神话:翻身解放 第二节 乌托邦原型:治病救人 第三节 意象的召唤:“明朗的天” 第七章 城乡之间:民族志、公共性与合作化 第一节 都市民族志 第二节 仪式的公共性 第三节 农村的合作化 第八章 戏剧的类型:二元对立的模式 第一节 神话剧与鬼戏 第二节 历史剧与现代戏 第三节 悲剧与喜剧 第三篇 文革时期的戏剧 第九章 政治乌托邦与革命样板戏 第一节 政治乌托邦与运动修辞 第二节 节 日与狂欢 第三节 “剧场国家”与革命样板戏 第十章 “两结合”、“三结合”与“三突出” 第一节 “两结合”与“两条路线” 第二节 集体创作与“三结合”创作 第三节 “三突出”原则与英雄人物 第十一章 神圣、身份与禁欲 第一节 神圣与僵化 第二节 身份与性别 第三节 禁欲与身体 第十二章 戏剧的象征 第一节 脸谱与角色 第二节 布景与道具 第三节 话语与语言 余专论 参考书目 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13 04:09:54
清风拂柳发表
《国家的仪式》一书让我对中国革命戏剧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通过独到的视角,将戏剧视为一种国家仪式,深入分析了其文化内涵和政治影响。书中的论述清晰有条理,既有理论深度,又不乏生动的事例,读来引人入胜。
2024-06-13 04:09:54
闲庭信步发表
《国家的仪式》是一本研究中国革命戏剧的佳作。作者从仪式角度切入,对延安时期、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的戏剧进行了深入探讨,揭示了戏剧如何承载着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使命。书中丰富的史料和深刻的见解令人折服,是一部值得细读的学术著作。
2024-06-13 04:09:54
一叶知秋发表
《国家的仪式》一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戏剧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并将其与国家权力、民族认同和社会变革等宏大主题联系起来。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中国革命时期戏剧的丰富内涵和复杂面貌,为我们理解这一段历史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4-06-13 04:09:54
浮光掠影发表
《国家的仪式》是一部视野开阔的著作,它跳出传统戏剧研究的窠臼,从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的视角,对中国革命戏剧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作者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戏剧中蕴含的国家叙事、意识形态斗争和社会心理,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独特窗口。
2024-06-13 04:09:54
书海泛舟发表
《国家的仪式》一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没有拘泥于对戏剧文本的分析,而是将戏剧置于更大的历史语境中,考察了它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复杂互动。作者通过翔实的事例和细致的考察,揭示出中国革命戏剧如何成为国家权力合法化的工具、民族认同建构的载体和社会变迁的反映。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