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

胡适的前半生

胡适的前半生

作者: 邵建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5

价格: 42.00

ISBN: 978756336915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邵建: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师,任教文学理论。教书之余,读书与作。1980年代中期以后,写作以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为主。1990年代中期后,曾作知识分子研究。本世纪以来,以20世纪的两个知识分子胡适与鲁迅为个案,从思想史角度作胡、鲁比较研究。2005年以来,另作胡适研究。与此同时,开始吋评写作。

内容简介:

胡适是20世纪的一个文化坐标,一种精神象征,一条思想脉络。即使放在2l世纪的今天,胡适和他所代表的思想依然是普世意义上的一种价值选择。基于此,本著试图从资料本身形塑胡适,重在挖掘、梳理和呈现胡适一生的思想脉络,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更关注在他的思想语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胡适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和在公共领域中的表现。 同时,以人带史,由此折射胡适身处的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 “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代,中国人陆逐步对胡适重开评价,这是一个“去妖魔化”的过程。胡适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逐步从学术领域过渡到文化领域和思想领域。随着人们对胡适和胡适思想的深入,已经沉入历史背影中的胡适再度走向历史前台。本书试图从资料本身形塑胡适,重在挖掘、梳理和呈现胡适一生的思想脉络,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更关注在他的思想语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他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同时,以人带史,由此折射他所身处的那个时代。

目录:

【代序】 让“胡适”重返历史前台 【第一部分】 成长年代(1891-1910) 一 “我是安徽徽州人” 二 幼年失怙 三 “我都得到感谢我的慈母” 四 童学书目 五 “穈先生” 六 “僧道无缘” 七 出山 八 在梅溪学堂跳级 九 思想的胎孕(一) 十 思想的胎孕(二) 十一 “为公学得了个好学生” 十二 堕落时代 十三 “我很挨近榜尾了” 【第二部分】 负笈北美(1910-1917) 一 路线图与时间表 二 走向乐观主义 三 “民有、民治、民享” 四 “小叙事”、“大叙事” 五 “吾对于政治社会事业之兴趣” 六 模拟大选中的“激进”与“保守” 七 民权政治的“初步” 八 “天赋人权说之沿革” 九 “第一次访女生宿舍” 十 世界公民(A citizen of the world) 十一 “自由政治者之大枢纽” 十二 字句之争 十三 “以人道之名为不平之鸣” 十四 “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 十五 尼采的“遗毒” 十六 消极和平主义 十七 与韦莲司谈“容忍” 十八 歌德的镇静功夫 十九 “爱国癫” 二十  从“不争”到“积极和平主义” 二十一 舌战富山接三 二十二 “波士顿游记”中的财产权问题 二十三 “波士顿游记”中的美国独立战争 二十四 危险的“国教” 二十五 “拆房”之喻 二十六 “舆论家” 二十七 “论革命” 二十八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二十九 “理想”的迷途 三十  “美人不及俄人爱自由”? 三十一 导师 三十二 管子的法治,孟子的民权 三十三 自由国度里的非自由一幕 三十四 袁世凯,还是威尔逊 三十五 沁园春•新俄万岁 三十六 杜威 哥大 博士(一) 三十七 杜威 哥大 博士(二) 三十八 杜威 哥大 博士(三) 【第三部分】 海归以后(1917-1927) 一 “如今我们回来了……” 二 1:3的新文化运动格局 三 与汪懋祖、钱玄同书 四 张厚载和林纾 五 反对“最后之因” 六 无声的义举及北大教授的收入 七 启蒙中的声音 八 “五四”的态度 九 质疑“根本解决” 十 枕上炸弹诗 十一 为周作人“作伐”和北大“某籍某系” 十二 第一次谈政治 十三 初试《努力》 十四 舆论家的态度 十五 “在一个共和的国家里,什么叫做悖主” 十六 联邦之路(一) 十七 联邦之路(二) 十八 联邦之路(三) 十九 “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二十  “为了一个主张而来,为了主张的失败而去” 二十一 “不过我说的话,我想定然是不合时宜的”(一) 二十二 “不过我说的话,我想定然是不合时宜的”(二) 二十三 “百尺竿头掉下来” 二十四 “适之,你连帝国主义都不承认吗?”(一) 二十五 “适之,你连帝国主义都不承认吗?”(二) 二十六 1925年11月29日《晨报》殃(一) 二十七 1925年11月29日《晨报》殃(二) 二十八 “女师大风潮”和北大脱离教育部(一) 二十九 “女师大风潮”和北大脱离教育部(二) 三十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 三十一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二) 三十二 两个人的莫斯科(一) 三十三 两个人的莫斯科(二) 三十四 两个人的莫斯科(三) 三十五 两个人的莫斯科(四) 三十六 两个人的莫斯科(五) 三十七 “两个人的莫斯科”附 三十八 “欧游”过了是“漫游” 三十九 1927年的“博士”之谜 四十  对国民党的态度(一) 四十一 对国民党的态度(二) 四十二 第二次过日本 四十三 “这也可能意味着〔新文化〕运动的倒退” 【后记】理性思考,感性表达 【附录一】说有易,说无难——向胡适先生道一次歉,向江勇振先生致一次谢 【附录二】风雨苍黄五十年——胡适先生辞世五十周年感怀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08 15:51:40
春风十里发表
《胡适的前半生》一书详细刻画了胡适的一生,尤其是他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对社会事务的关怀。作者通过梳理大量资料,深入浅出地呈现了胡适的思想脉络,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这位20世纪的文化坐标。
2024-06-08 15:51:40
书香雅苑发表
邵建的《胡适的前半生》是一本难得的传记佳作,以翔实的史料和细腻的笔触,还原了胡适这位风云人物的一生。作者将学术研究与历史叙述巧妙结合,既展示了胡适的思想演变,也呈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际会。
2024-06-08 15:51:40
自在逍遥发表
不同于以往的胡适传记,《胡适的前半生》更注重挖掘其思想脉络,从资料本身形塑胡适。作者以流畅的文笔,勾勒出胡适作为知识分子对社会事务的关切,以及他在公共领域的活跃表现。
2024-06-08 15:51:40
淡墨清风发表
《胡适的前半生》一书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对胡适思想的深入探究。作者通过大量的文献考察,抽丝剥茧般地梳理了胡适的思想历程,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思想巨匠的内心世界。
2024-06-08 15:51:40
落花无痕发表
读完《胡适的前半生》,我深深感叹于胡适对真理的坚守和求索精神。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旁征博引,还原了胡适在时代变革中的思考和行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本。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