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

醒世恒言

醒世恒言

作者: 冯梦龙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1995年

价格: 48.00元

ISBN: 9787533303990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中国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自号姑苏词奴,又号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别署龙子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兄弟3人皆有才名,并称吴下三冯。冯梦龙少年时即有才情,博学多识,为同辈所钦服。但他自早年进学以后,屡试不中,久困诸生间,落魄奔走。万历末,他曾应邀到湖北麻城田氏家讲授《春秋》。天启元年(1621),冯梦龙宦游在外,次年因言论得罪上司,归居乡里。天启六年,阉党逮捕周顺昌,冯梦龙也在被迫害之列。就在阉党横行时,他发愤著书,完成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编纂工作和《古今谭概》、《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书的评纂工作。冯梦龙关心政治,崇祯三年(1630)取得贡生资格,任丹徒县训导。五年参加复社,被尊为同社长兄。七年升福建寿宁知县。福建《寿宁府志》列他为循吏,说他"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以礼"。秩满离任后归隐乡

内容简介:

校点后记 《醒世恒言》是冯梦龙继《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之后编纂的又一部话本小说集,它的出版,不仅使“三言”合璧,而且为后世留下了更多的名篇佳作(如其后不久选编“三言”、“二拍”的《今古奇观》中的四十篇小说,从《醒世恒言》中择入者就有十一篇),绐广大读者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感人的人物形象(如纯厚执著的卖油郎秦锺、爱花如命的灌园叟、成人之美的乔太守、生死多情的周胜仙、忍辱复仇的蔡瑞虹等),都使它虽刊刻最晚,却流布最广。 《醒世恒言》的最早刻本为明叶敬池本,该本扉页书名《醒世恒言》有上题“绘像古今小说”,左下署“金阊叶敬池梓”。书有有天启丁卯(1627)秋陇西可一层士《叙》。此书除个别缺页外,基本完整,现存日本内阁文库。后刻者尚有叶敬溪本、衍庆堂本,但多有缺佚、删节。1936年,郑振铎曾把据叶敬池本标点整理的《醒世恒言》收入他主编的《世界文库》中,首次以排印本问世,但它的缺点是目次与正文出入较大,正文中删节缺漏较多,而且影响到后来的排印本多沿袭其误,现已被学人指疵订正。直至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叶敬池本《醒世恒言》影印出版,国内读者才得窥《醒世恒富》初刻本的原貌,也为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版本。 我们此次校点整理的《醒世恒官》,即以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影印本为底本,并以江苏古籍出版社“话本小说大系”本《醒世恒言》等排印本为参校本。整理工作对全书除重新分段、标点外,还对全书文字做了如下处理:一、全书改为通行的简体字,二、人名、地名、书名等专用名异体字不改;三、除个别错字径改外,全书中凡属古代小说习用的古字、俗字、借字等皆不改,以尽量保留原书的语言特色和文字特征。 另外,原刊本每卷间有眉批、行侧批,虽其撰写者现已不得而知,但其中有些批语却也言简意赅,清新可喜,甚至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这对于广大读者阅读和理解各篇的思想内容和旨趣或有帮助,对古代小说批评研究者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本书保留了原书的所有批语。 当然,限于整理者学识和水平,校点整理工作定存在不少问题,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郝 力 一九九三年春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6-07 21:24:29
书香墨海发表
《醒世恒言》汇集了冯梦龙生动鲜活的文采和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宝库。书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秦锺、灌园叟、乔太守等人物,无不让人印象深刻。一个个故事既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又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发人深省。
2024-06-07 21:24:29
阅尽千帆发表
《醒世恒言》作为“三言”之一,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发人深省的主题而著称。冯梦龙的笔触犀利而细腻,将明清时代市井生活和社会风貌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所包含的佳作如《卖油郎独占花魁》等,都是传颂至今的经典。
2024-06-07 21:24:29
风过无痕发表
《醒世恒言》是明代文学的璀璨明珠,是冯梦龙旷世奇才的结晶。它以丰富的民间故事为素材,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通过一个个曲折离奇的故事,冯梦龙向我们展示了人性光辉与阴暗的一面,引人深思。
2024-06-07 21:24:29
笔墨春秋发表
冯梦龙的《醒世恒言》是一部难得的文学经典,其语言通俗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市井人物。书中所蕴含的世俗智慧和人生哲理,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读罢此书,令人回味悠长。
2024-06-07 21:24:29
墨香书影发表
《醒世恒言》体现了冯梦龙对民间文学的热爱和保护,是明代白话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书中所收录的故事虽为民间传说,但冯梦龙通过精雕细琢的加工,使其具有了文学的感染力和思想的深刻性。它不仅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