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作者: 刘小枫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价格: 29.00元

ISBN: 9787508041087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刘小枫,1956年出生于重庆。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比较宗教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著作有:《拯救与逍遥》、《沉重的肉身》,随笔集《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等。

内容简介:

作者通过《蒲宁的“故园”》 、《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苦难记忆》、《柏林墙的碎片》、《“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 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等数十篇文章,传达了一种“现代中国的前辈学人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西方现代的思想者们想了些什么、为什么那样想……想来想去,不过想的是,“我们”自己该做些什么、如何想”的思考。 这本书是刘小枫1996年版随笔集《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的增订版,加入了《“四五”一代的知识社会学思考札记》、《当代中国文学的景观转换》、《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国家伦理资源的亏空》等数篇新文章。

目录:

前记 怕和爱 蒲宁的“故园” 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苦难记忆 柏林墙的碎片 记恋冬妮娅 “作家”原义 愧对蓝色的死亡 缘分 我在的呢喃 湖畔漫步者的身影 舍斯托夫与神学候补博士尼采 轻之沉重与沉重之轻 空山有人迹 “误解”因“瞬时的理解”而称义 “这女孩儿的眼睛为我看路” 感念赫尔墨斯的中国传人 施特劳斯与基尔克果 六译圣人赞 雪泥鸿爪 “文化”基督徒现象的社会学评注 “道”与“言”的神学和文化社会学评注 金陵与神学 灵知主义与现代性 神义的千禧 人义的激情 修院生活与爱欲神秘论 莫扎特与神学家 里尔克与个体信仰的现代可能性 自我的棱镜 代跋 我的学术与旧书买卖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2024-04-29 18:13:09
书中漫步者发表
刘小枫这本书像是思想的河流,奔腾不息,将中国与西方的思想汇流交融。他用敏锐的洞察力剖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与彷徨,探讨了前人思想的脉络与现代中国的现实困境。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让我在沉思中领悟,在阅读中成长。
2024-04-29 18:13:09
思想猎奇者发表
刘小枫的文字深邃而锐利,如手术刀般精准切入现代中国的思想肌理。他层层剥离虚妄的表象,直面我们这一代人灵魂深处的恐惧与渴望。从蒲宁的故园追溯到流亡话语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每篇随笔都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迷茫的道路。
2024-04-29 18:13:09
批判者之声发表
虽然刘小枫的思想深度毋庸置疑,但我对他的观点持保留态度。他过于强调前辈学人和西方思想者的影响,而轻视了当代中国固有的文化资源。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根植于本土文化,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构建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
2024-04-29 18:13:09
人文主义者发表
刘小枫的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人性的复杂性。他深刻地剖析了我们这一代人内心的恐惧与爱的交织,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他的文字激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我们存在的意义。
2024-04-29 18:13:09
思辨学者发表
刘小枫的随笔集是思想的盛宴,每一篇都提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他以独到的视角审视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史,为我们理解现代中国提供了新的思路。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思考,我们这一代人如何应对时代赋予的责任,如何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