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10 :精神探索(特辑)

内容简介:
《闲话10:精神探索》摘要 在医院里,赵树理拒绝进食,对任何人的劝说都只报以无声的闭目和摇头。病床前,他用微弱的声音,重复留给老伴和儿女的遗言是:回乡当个好老百姓,自食其力为人吧。 ——陈为人 胡风集团冤案是20世纪中国文化领域最大的冤案。舒芜关键时刻的反戈一击导致了冤狱的最终发生,但倘若胡风对上层的意图没有发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误读,这场悲剧说不定可以避免,至少存在着这种可能。 ——魏邦良 何海鸣转眼之间成了被革命的对象,失望之余,他开始逛书寓、吃花酒。但他又与人不同,渐渐地竟认真起来,与一位娼门姑娘论起婚嫁了。 ——张功臣 夏衍在1978年写就的那封满怀深情的信,让应云卫的子女激动不已,因为应云卫生前说过一句牢骚话:你母亲“参加革命的时间”比我还早哩。 ——大漠 穆旦随身带着一本英文字典,每天,他从字典上撕下一页来,利用行军时间,把单词和句子念熟,到了晚上可以背诵、默写的程度,便把这页纸扔掉。到昆明时,他随身带的那本字典已经撕得差不多了。 ——梦之仪 宋教仁去世之前,没有给本党理事长孙中山留下任何政治遗言,而是把全部的政治理想寄托在了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身上。这件事情足以证明,在宋教仁与党魁孙中山之间,早已存在着无法调和的路径歧异。 ——张耀杰 胡适有时候有的地方像薛宝钗,鲁迅有时候有的地方像林黛玉。胡适呼朋唤友,在有的时候有的地方是比较世故圆通的。 ——房向东
目录:
目录 赵树理悲剧命运的“百慕大”(陈为人) 胡风的误读(魏邦良) 美人的残渣剩粉(谢其章) 应云卫的幸与不幸(大漠) “辛亥革命”前后的何海鸣(张功臣) 宋教仁与孙中山的路径歧异(张耀杰) 关于于味青的交代材料(周楞伽) 周楞伽遗作述略(附遗稿一则) 范泉给周楞伽的11封信(范泉) 周楞伽在1936年(周允中) 穆旦:一生流浪的精神探索者(梦之仪) 胡适终究是书生(房向东) 寻觅父亲靳以的信(章洁思) 靳以的信(章洁思整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