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

食具

食具

作者: [日] 山内昶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10

价格: 36.00元

ISBN: 9787313114044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山内昶,1929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京都大学法国文学专业,并修完该大学研究生院(旧制)研究生课程,之后到巴黎高等研究院留学。历任大手前大学教授,甲南大学名誉教授,于2006年9月去世。

内容简介:

说起食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东方的筷子,西方的刀叉匙,以及中东、印尼等区域的手抓式的用餐方式。那么,你可曾感到好奇并产生疑问:同为人类,为何在就餐用具上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山内昶先生的《食具》,将带你回到古代,漫步在时空隧道里,让你身临其境地感受世界各地食具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现代西方繁琐而复杂的用餐礼仪,与古代西方粗野而豪放的就餐方式,这之间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落差?今天以“筷子文化”著称的东方,在古代曾经怎样使用“西式”的刀叉?而“手食”真的是“不文明”的表征吗? 你是否注意到,在今天,在以食具就餐的“文明”社会里,“手食”还在延续。作者以世界各地的用餐礼仪为切入点,以大量的研究成果以及历史资料为依据,细致而生动风趣地阐述了世界各地食具的产生及其演变的过程,揭示了食具的出现、演变不只是文明的进步,它所蕴含的礼仪,更是一种文化。

目录:

绪论 何为“食具” 同化理论 何为“食具”? 第一章 最初的文化冲突 日本的用餐礼仪 西方的餐桌礼仪 第二章 进餐方式的文化符号论 口食 手食 圣餐 使用食具进餐 第三章 食具的文化史 筷子的历史 勺的历史 餐刀的历史 叉子的历史 第四章 食具的文化象征论 筷子的文化意义论 勺、刀、叉的文化意义论 文化宇宙观的差异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译后记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