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

经济史理论与实证

经济史理论与实证

作者: 吴承明 著,刘兰兮 整理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价格: 56.00元

ISBN: 9787308100618

【🔥扫码右侧二维码】

【📱扫码极速下载】浏览器自动唤起

💎独家资源·限时共享

作者简介:

吴承明(1917—2011),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1917年生于河北滦县。1934年入清华大学经济学系学习,作为北平爱国学生领袖之一参与“一二•九”运动。1936年秋被迫离校,后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复学,1940年毕业。1943年冬,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学习,1946年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47年初,在上海任交通大学、东吴大学教授。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并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2006年8月,被授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丰富广博,是作者多年学术生涯的成果体现,树立了经济理论与历史实际紧密结合的典范。特别是对市场理论和市场史,作者运用大量的史料和计量方法,从商路、市政和商品运销等方面研究商品流通的宏观模式,分析市场的周期变化,讨论其对社会结构和阶级分化的影响。同时,对于中国现代化这个课题,作者提出不仅要考虑物质发展的量,还要考察制度变革的质,两者具体化为社会变迁。

目录: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评估 我国资本构成的初步估计( 1931-1936) 中国工业资本的估计(1936-1946) 近代中国资本集成和工农业与交通运输业总产值的估计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估计 近代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估计 市场理论与市场史 市场理论与市场史 试论交换经济史 16世纪与17世纪的中国市场 18世纪与19世纪上叶的中国市场 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 论工场手工业 论二元经济 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传统经济•市场经济•现代化 现代化与中国16、17世纪的现代化因素 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 历史观与方法论 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 论历史主义 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附录 关于传统经济的若干论述——与方行先生的通信 学贯中西古今 德泽桃李同仁——吴承明先生的生平与学术 作者论著目录

相关推荐

追问
2025-03-04 9.3k
长安的荔枝
2025-03-05 4.8k

评论

暂无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